初秋“青”再聚 秋实落丰年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届青干班9月集中培训活动
初秋“青”再聚 秋实落丰年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届青干班9月集中培训活动
九月秋高金风起
正是鲲鹏振翅时
学员们汲取精神之钙
积蓄发展之势
集聚作为之能
以国际视野博观
窥学术研究之门径
奋斗新学期,启航新征程,创造新辉煌!9月25日,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届青干班集中培训在园区培训管理中心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冯大鸣教授、刘莉莉教授、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主任孙春福给各位学员带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理念更新先行,教育实践升级
上午,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大鸣教授带来题为《国际教育理念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冯教授列出了提升管理水平的五把“钥匙”,分别是“文化建设”“目标设定”“掌握学习”“知识深度”“分布式领导”。他认为,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要更加重视学校的隐形文化建设,老校要侧重于促进文化的互动与移位,新校要侧重于文化框架的预设、验证、调整和充实;他提出,目标设定促进学校发展,目标可以维持工作动力和延长工作的持久力,使工作更有计划性,在工作中,要设定清晰、具体、明确且难度适中的目标,坚持、反馈、奖励、实事求是这四点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因素;他强调,要灵活运用掌握学习、知识深度和分布式领导等经典理论,不仅要阐述好“学校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也要借鉴好“别人怎么做,能学习什么”,还要总结好“已产生的社会影响,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冯教授深入浅出,几个经典理论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的演绎下变得不再晦涩,学员们时而笔记,时而沉思,感悟与成长,在课堂中生发。
场域同频共振,提升思维品质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教授带来《高品质学校建设与校长的选择》专题讲座。
当得知今天培训的对象为青干班和青训营学员时,刘教授不拘一格,没有按照原计划的内容进行讲解,而是从主持人的主持词说起,提出“课堂是可以对话的,每一个信息都是资源”,课堂里,要从受众出发,重视需求,营造场域,弘扬精神;谈到学校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时,她又以个人的自我介绍为例,现场演示策略、方法和路径;随后,她说,一种品质需要在四个空间中共鸣,分别是物质空间、时间空间、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什么才是高品质学校?高品质学校都有哪些特征呢?刘教授提出学校是具有文化品位与精神感召力的场所,高品质学校应不以分数论英雄;应重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重视学校文化内涵的提升。刘教授以锡山高级中学、杭州育才学校等案例帮助我们解读高品质学校特征:高品质学校各有各的不同;但一定具备一种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品质;且这种的品质是为公众所接受与认可的,是基于自身发展内生的选择。刘教授提出高品质学校的建设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和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它是教育价值的外在彰显,需要校长的引领与创造。
刘教授以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案例、厚实的研究功底、极具魅力的语言,循循善诱,让我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教育科研引领,幸福教师之路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晚上,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主任孙春福带来题为《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的专题讲座,手把手指导如何进行教育科研。
他从“教育科研的内涵及其价值”、“教育科研课题的确立”和“教育科研课题的方案设计”三方面作了专业化指导。如果一个教师总是被推着走,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找不到方向,应该如何改变?马克思指明了方向,“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要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播下课题研究的种子,开展行动研究,收获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智慧。所以,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做到教—学—研三位一体,课题研究就是教—学—研一体专业成长的过程。他指出,一项课题研究必须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即剖析课题研究背景、界定核心概念、使用研究方法构架研究内容。孙春福主任语言风趣,用大量的范例来示范和讲解,让人茅塞顿开。学员们认真聆听,收获满满。
三场讲座,如同这金秋,带给学员们满满的收获,提升了理论素养,涵养了思维品质,指明了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给予了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教育难题的利剑,也为学员们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
青年奋进正当时
扬帆逐梦
奋楫笃行
培训之后,更当起而行之
以终为始,再经淬炼之程
培训感悟:
娄葑学校 顾婷
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冯大鸣教授的讲座《国际教育理念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冯教授从文化建设、目标设定、掌握学习、知识深度、分布式领导五大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每部分内容都是干货满满,为青干班学员们今后开展学校工作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方向。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冯教授关于目标设定提供的七条意见,冯教授提到目标应有一定的难度,目标应该清晰,并且需要定期获得清晰的反馈信息。对照冯教授的意见,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己经常提目标,而极少定期反馈,所以经常效果不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冯教授的讲座内容为一面镜子,将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争取将学校工作做得更好。
朝前路实验学校 范红瑞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变迁、什么是文化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冯大鸣教授以《国际教育理念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为主题,以亲身经历以及详实的案例向我们阐释了这三个问题。在明确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论证了目标设定理论与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师职业发展上、学生学业达成度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在激励教师制订职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难度要适中、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坚持性、中短期目标的有效性、定期反馈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在解决学生达到同样学习效果所需时间上的个别差异:个别辅导、三个变量占比(学生认知前提特征50%、学生情感前提特征25%、教师的教学质量25%)的合理配置。
仁爱学校 汪辰
刘教授讲课风格独特,内容引人思考。她提出的“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和办一所高品质的学校”在每一位学员心中都埋下了一颗静待发芽的种子。在每天工作的忙碌之余,我们应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塑造了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并以此迈向卓越,是价值,是需求,还是精神使命,这些都值得再去追寻和探索!
景城学校 金雨亭
“愿我们拥有生命中独特的相遇,产生灵魂上的共振。”一句温暖的话语开启了下午的讲座。
刘教授巧妙地将大主题《高品质学校建设与校长的选择》分解成一个个小话题,不断地追问并促使着我们进行深度思考。立足于一个班主任角色,你需要思考如何让校园特色文化扎实落地,从而形成具体的落地机制。立足于一个领导者角色,你需要思考,不但要赋予有特色的学校以有灵魂的内容,更不能让灵魂虚空而游走。立足于一个教育者角色,你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成为教书匠,而是以成为一名教育家的信念去学习如何将知识融入到不同的学习情境中。
“跳舞就是找一个人在音乐中散步”,借刘教授的这句话延展一些浪漫的教育遐想:跳舞便是教育,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而他们可以是孩子,是同伴,也可以是不同时期的自己。
翡翠幼儿园 朱星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今天晚上孙特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我们为什么要做教育科研?研究的到底是什么?我想,这不仅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现象的研究,也是对未知教育规律的探索,更能为我们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提供宽广的视域和思路。
教育是一项建设未来的事业,而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最好学习机会的可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做个有心人,以前瞻性的视域吸收更多前沿知识理论,发现和记录日常工作中的研究可能,让教育科研成为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桥梁!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