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新”课改要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记园区高中物理教学研讨活动
2022年10月27日,苏州工业园区高中物理“三新”主题线上教研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举行,会议由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中心主任、物理教研员曹宏主持,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木渎高级中学校长张飞受邀指导本次研讨活动,全体高中物理教师在各自学校分会场参加活动。
上午,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宋海荣老师、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袁芸老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冯雪丽老师分别精心准备了《牛顿第一定律》、《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以及《磁场及其对导线的作用力》三节录播课。
宋老师从物理学史进行导入,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揭示历史上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研究的历程,教学过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主要发现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等。袁老师利用自制实验“旋转的液体”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分组实验突破了安培力方向确定这个教学难点,让学生思考了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和有夹角两种情况的表达形式,最终得到其一般情况下的公式,并及时通过题目巩固和深化理解。冯老师通过真题引领、紧扣教材,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设置几个递进问题,在降低知识点难度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下午,三位开课老师分别交流了各自课题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教研员曹宏及苏大附中臧立志、南航苏州附中张亚云老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曹宏指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新方案”,同时,曹宏还强调本次活动的主题设计大概念、大单元,如何去理解这里的“大”,他的观点有两个部分,一是从学科理解的角度理解“大”,新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单元备课,只有有了“大”的观念,才能做到举重若轻,才能心中不慌;二是从课程理解去理解“大”,初中学了什么,高中可以学到什么程度,又如何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与会教师均深受启发。
课例研讨过后,张飞开设专题讲座“大概念视域下: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张飞强调课标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他用一串葡萄比喻物理教学,现象和事实是一个个葡萄,单元大概念是小梗,大概念是大梗,我们只需提起大梗就能拎起整个教学。他给我们介绍了大概念、物理观念、单元大概念、小概念的内涵及其层级关系。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缘起是重构改变过去教学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碎片化、机械训练、思维固化等,并提出大单元设计的基本路径:重构学习单元、确立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寻找核心任务、实施单元活动。
最后,骨干教师共同体陆永华老师、张东风老师围绕《大概念教学》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各自分享了自己对物理“大概念”教学的解读,内容丰富,引人思考。
本次“三新”主题研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学实录,有专业点评,有专家讲座,也有读书分享,全体与会老师收获满满。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园区物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既然选择了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文字:周斌、韩雨
一审一校:张亚云
二审二校:陆建红
三审三校:江晓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