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吴地文化沃土 浇灌特色美育之花—— 记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项目建设研讨会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反映着吴地人民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为推动学校美育特色化发展,引领学生传承美、践行美、创新美,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以加强美育课程建设、丰富美育实践活动、打造美育精品项目为着力点,以高水平申报材料获批苏州市《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课程基地。9月14日,星澄学校召开了课程基地项目建设的首次研讨会议。
会议由项目负责人特级教师金华主持,主要讲述对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推进实施。会议伊始,金华介绍了规划领导架构。该项目由校长陆泉明牵头,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美术、劳技、科学组教师为项目实施主体。金华希望大家凝心聚力,共同为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尽心尽力。
紧接着,金华就课程基地建设部署本学期研究方案及计划。他指出,学校在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美育资源和美育价值,把美育教育教学与专业教学、吴地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重点开发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项目建设将从物型课程建设、校本特色课程、学科资源开发、学生作品展示、实践体悟活动五方面出发,通过吴文化美育渗透,引导学生寻找吴文化的审美价值,探寻审美路径,在领略吴文化之美中增进文化认同,成为连接起美育和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
最后,金华对课程基地建设在两年内的研究成果作出预想和展望,要求组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指出,前期将通过调查、收集、对比、整理和研究“吴文化”中的相关资源,与美术课程整合,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从挖掘吴文化中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经典个案为抓手,成立多个校级社团,探寻吴文化艺术魅力,逐步深入,感悟文化。其次,在投身到实践过程中时,注重激发学生对吴文化的认同感,让优秀的美术文化通过物质形态,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运作过程,达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目的,体现吴文化传承的价值。
美术教育承载着发展和传承文化的重任,相信《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课程基地的教育实践,将进一步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增强美育服务社会能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在美育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让美育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