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研与实践 ——星海实验中学承办苏州市高三地理备课组长教研活动

作者:@星海实验中学 发布时间:2021-09-25 点击数: 字体:A- A+

9月23日,苏州市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齐聚星海实验中学开展教研,活动分骨干教师课堂展示、课后交流和深度剖析、2021届高三实践总结、专家讲座深度学习四个环节。并进行了直播录制,让许多没有到场的老师可以在线同步学习。

课堂展示:从理论知识传授到生活实践演练

活动中,骨干教师代表开设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四节示范课。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张先根以《林芝扎西一家的小康生活》把大家带入了青藏地区,学习了林芝“丹娘沙丘”、“辫状水系”地貌的形成条件和过程。在西藏林芝米林县派镇至墨脱县的派墨公路全县贯通的真实情境中,分析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探索其开发和保护措施。江苏省苏州中学李家鹏以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和当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比为导入,探讨了非洲地理位置,借用野生动物迁徙分析非洲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得出中国与非洲就国家粮食安全的合作发展意义。张家港市沙洲中学秦宇峰带领学生从国家实现百年目标的实际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6月份赴青岛考察,探讨青海未来发展方向为情境,自然而然地进入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个区域的整体特征后,秦老师还利用了一个更小尺度的柴达木盆地为载体,设计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国家能源产业高地三个合作互学的探索,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思维训练。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金爱春选取《河流补给》这一课题,添加人文地理要素,以长江流域为主线,从苏州太湖平原出发,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提醒学生要时刻怀揣感恩之心面对自然与社会,感悟从“饮水思源探补给”到“缘木思本析联系”再到“源本兼得话体验”的深刻意义。

课后研讨:从沟通交流到深度剖析

课后交流环节,苏州市地理教研员嵇瑾强调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大尺度区域为载体,帮助学生理清中国的重要区域划分依据及地理意义,重在学会分析要素联系和整体特征。然后适当缩小尺度以典型区域突出共性规律下的差异性和灵活性,加强对区域特征成因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中选取为教学服务的材料,设计问题导向。剖析新教材的素材和案例,多查找,多研究,深度教研与学习,才能从素养层面用地理视角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区域变式加深学生对区域原理和过程的理解,在区域尺度的转换中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的时候,应关注基础性、生活性、系统性,注意从基本事实的了解到基本概念的解读,再到基本技能的习得和基本原理的应用。紧接着,四位开课的骨干教师分享了本次从课题选取到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及课堂生成的感受与收获。嵇老师对每一个课例都展开了深度剖析,帮助全体老师深入学习与整理,并且对接下来的高三复习和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都给予了细致指导和殷切期望。

经验分享:从总结分析到过程再设计

星海实验中学汤正全以《立足育人目标,提升备考实效》为题总结在2021届高三实践经验,分享具体有效复习措施,探讨新学年新目标的实践路径。在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和知识为基四个方面讲述了上届高三备考中的具体做法,让在座的每位老师都深切地感受到育人历程中潜心研究、细致分析和无私奉献能产生无穷的力量去前进去奋发。汤老师非常谦虚地表达在新高考背景下的一些困惑与无助,实际上是希望广大教师们能排除畏难情绪,团结协作去深度学习与研究,注重过程积累,再设计再出发。

专家讲座:从课标到现实的深度学习

活动邀请了安徽省中学地理教研员吴儒敏以“苏州月亮”“秋分节气”等情境把大家带入《浅谈依据课标、根植于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评——兼论“意境问答”一致性》的讲座。吴老师从专业角度,以天气系统中“锋面逆温”“大气长波”等知识跟现实案例进行多视角链接,形象而风趣地给大家解答平常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强调“关键问题”“核心概念”“基本事实”在教学准备和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积极思考,广泛阅读,还提供几个较好的资料查询网站,帮助老师们多查资料,勤研究,让大家认识到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和掌握关键策略的技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