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童话世界 滋养童年心灵 ——记星洋学校小学部三语备课组第五周集备活动
童话是一种美妙、神奇、幻想的虚构故事,是世界上最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童话世界是每一个孩子精神成长的乐园,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语言艺术形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们的童话教学素养,让孩子们在童话阅读中丰盈心理,提高审美品位, 9月30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小学部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进行了童话单元教学研讨。
会议首先由该课主备李晓梅老师进行说课。李老师创设意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绪,接下来抓住关键语句,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穷苦。李老师认为,童话的世界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十分美好,令人神往,以进入童话的想象世界也至关重要。因此,她提出应抓住小女孩的五次幻想进行深入教学,并在教学中重点研读第一次,指导学法,其他四次幻想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迁移学法,体现出“由扶到放”的特点。
随后是老师们思维的碰撞时间。三语组全体教师针对该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以及课后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许佳燕、陆婷等多位老师都针对李晓梅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应该体现出“由扶到放”的特点,同意抓住小女孩的第一次幻想进行重点教学的思路。罗缓老师认为,童话是儿童现实生活的折射,也是儿童了解自然与社会的窗口,所以,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应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时对比当前我国学生的幸福生活,进行情感的升华。
会议的最后,丁鲁笑老师针对童话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指导。丁老师认为童话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尤其是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童话教学中应该更为关注其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更要准确把握文本,带领学生用心体味语言,感受作者语言的巧妙。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文体特征,精选教学内容,聚焦教学要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孩子阅读策略,一步步抵达文本核心,从而将文本价值最大化,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同时,丁老师提醒各位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要忘记关注学生的心理,并提示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多关注教参中的指导。
“被优秀的童话滋养过的心灵,长大了以后会更善良也更有力量,更有把一生过幸福的能力。童话的作用是滋养童年的心灵,从而滋养一生。”希望通过童话的学习,同学们的童心都能被童话滋润。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