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魄初生秋露微 携手共研思绵——苏州市高中美术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星澄学校举办
十月微凉,秋意渐浓,为进一步发挥吴文化视域下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全体成员成长,10月20日,苏州市特级教师沈海泯高中名师工作室十月集中研修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如约举行,沈海泯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人类学、艺术学博士Christian Vatchkov以及金华名师工作坊及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课程基地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分课堂展示、微讲座、名师点评、专家讲座四个议程。
秋意似水雨如丝,摇落晚桂遇巧思。在秋雨迷蒙的诗画意境中,星澄学校徐毓理老师带着大家穿过时间的长河,邂逅泱泱千年最美的姑苏明月——团扇,苏扇在中国扇系中具有非凡的地位,其展现了江南文化特色及诗歌风雅文化,成为吴文化的代表物,而团扇便是苏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次课程以非遗守护人为关键词,展开了一段对吴文化中团扇记忆的一次唯美追寻,从历史脉络、结构造型、材质工艺、内容构图到传承创新,环环相扣,诗书琴画无痕融入,文化意蕴余音绕梁。希沃白板创设的互动环节直观简洁地解决难点,环境的风雅之美、课件的精致之美、教师的语言之美、学生的作品之美共同烘托了课程的典雅之美。
甪直高中吉莉莉老师以毕加索经典作品《玛丽.特瑞斯》为切入口,以毕加索艺术风格的转变历程为线索,追本溯源,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毕加索的艺术世界,从而领略立体主义绘画“分解重构”的特点,理解艺术家生活经历和体验对创作产生的影响,教师的激情投入与学生的大胆思维碰撞出熠熠火花,巧妙预设的作业与灵感生成的惊喜体现了教学智慧,为大家展示了“活课堂“、“趣课堂”的生动范本。
一个电话录音带来的一段精彩,星海高中朱光荣老师《在临摹中感受》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大师米勒变得可亲,让农村场景变得可近,让油画名作充满盎然生趣,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甚而人物的性别,都是大家创作“变体画”的灵感源泉。在这里,有近距离感受、浸入式体验、互动式交流、自主式研学,清晰的步骤引领、细致的技能点拨、诱人的盲盒抽签更使学生欣然投入,流连忘返。
当温文尔雅的昆山中学冷亦泳老师拄着拐杖,以沉着睿智的专业者视角向学生娓娓解读外国雕塑艺术,已构成了课堂上令人仰视的风景。从埃及壁画到古希腊雕塑,从人体雕塑肢体角度的细微变化到人体动态的理解,从力与美的对抗到戏剧性视觉对比,冷老师深入浅出的介绍、精准系统的剖析,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艺术欣赏的饕餮盛宴,也引发了所有听课老师的深刻思考。“广博而精微”,是师者对课堂的最美诠释。
课堂服务于学习,课程服务于成长,四节课风格迥然,但传递的理念是一致的,把握学科素养,围绕学生成长。在紧凑高效的研修活动之间,来自高新区第一中学的张泓老师为大家开设了“《图像之美——绘画艺术》单元课程设计之思考”主题讲座。张老师用教学实例生动讲解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大单元教学中如何创设主题情境,设计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和有效活动,引导学生将思考与创意在教学内外进行拓展。教学实例中,学生创作的《生活中的线条》和动态海报《你好新一》,正是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艺术化地诉说生活,感悟人生的体验。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细致入微的技巧相授,令所有与会者都获益匪浅,坚定了与之同行的信心。
最后,工作室所有成员汇聚一堂,展开专业专注的评课研讨。太仓市美术教研员孙亚芬老师、苏州西交大附属高级中学易仲阗老师、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金华老师分别就四节课进行了精准、中肯的点评,认为四节课分别体现了“雅”、“活”、“实”、“博”,能以问题为导向,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思考从“师”到“生”,从“教”到“学”的课程方向。之后,正高级教师金华就“基于实践体悟的儿童吴文化美育精神培育行动研究”为大家进行了简洁而发人深省的交流讲座。
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特级教师沈海泯为本次研修活动总结发言,为四节课指点了提升的角度,解析了工作室的年度考核标准,并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万丽君的例子启迪大家,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深度思考美育工作者存在的意义。
“只有美的事物能让我们低头。”这一场桂香盈袖的研修之行带给我们的是绵延的美,是无尽的思考,更是向前的力量。吴文化视域下美术工作坊全体成员将以此次研修活动,深入开展吴文化美术相关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习非遗传承下吴文化美术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美术的教学工作中。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