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研讨共成长 同课异构促提升 ——记园区初中数学学科培训基地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西片区)活动
秋阳杲杲,金桂飘香。10月28日下午,园区初中数学学科培训基地(星海片区)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西片区)活动在星海实验中学举行。初中数学学科培训基地(星海片区)七、八年级备课组长,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西片区)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只有不断复习巩固,学生才能吸收新知,因此教师如何备复习课,上复习课至关重要。
同课异构 推陈出新
星港学校汪敏、园区一中孙延慧和星海实验中学徐文俊分别执教《勾股定理复习课》。汪老师注重知识点的巩固与延伸,从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延伸到直角三角形内一些线段的求法,亲切而又自然的过度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扎实,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实现了复习课连成网、结成片的目的;孙老师与徐老师两节课殊途同归,分别通过添加线段和折纸两项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应用,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同一个课题,不同思考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课堂精彩,也激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各位听课老师深受启发。
评课反思 研讨升华
三位上课老师分别阐述构建该堂课的设想与实施,同时结合课堂呈现的结果与设想的达成情况进行比较,剖析得失原因,结合其他老师的不同呈现和处理方法,提出了优化方案,展现了同课异构的长善救失,共同进步与发展。 听课学员积极分享自己不同的备课思路和方案。
戴小驹、赵立新、王新奇三位导师分别对这三节课进行点评,点明复习课的重要性,指出复习课不是习题课,更不是旧知的简单重复,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网的构建中来。并对复习课的备课与上课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活动化专题,问题链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形成“勾股定理+”的思维模式;将大单元教学,分课时教学,复习课教学融会贯通,通过“形”与“神”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注入灵魂;将课备至课前、课中与课后,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的有机统一。
专题讲解 引路前行
许昌军就“复习课如何备与上”做专题微讲座,许老师从“新授课育树,复习课育林”出发,提出备好复习课的“引导—探究”模式,强化问题链的设计,一图一课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深潜。张琼老师以“画龙”“点睛”来比喻上好复习课时需要贯穿和搭建的框架,还提出上好复习课的五大策略:巩固知识,讲练结合;查漏补缺,调查为先;发展提高,思维为先;分层引导,错题交流;做好反思,及时总结。两位老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述传统复习课堂的弊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给青年教师指明了方向,也给备课组长提供了备课的新思路。
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与发现中巩固与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活动为初中数学基地学校以及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提供了学习、反思、探索、实践的机会,对提升基地校和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极大的帮助。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