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记“适合的教育”(第六期)基地校培训活动
“培养适合的人才,打造适合的课堂,成就适合的教育”2021年11月4日下午,根据园区教师教育体系课程培训安排,教师教育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联合部分初高中学校成功开展了教师教育课程“适合的教育”(第六期)中学主题培训活动。参训人员包括园区各初高中校的语文,生物、政治、地理等学科教师。本次培训分为“课堂观察”、“听评课”以及“专家讲座、精义论坛”三个阶段。南航苏州附中巧妙的采用线上线下互动交织的模式,将初高中培训融为一体。
第一阶段:参训的各科教师分散到四个分会场进行四门学科的课堂观摩与学习。语文学科,景城学校的赵思聪老师展示了一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录像课。赵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孩童的角度出发,通过朗读、填动词等活动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小鲁迅”的童年生活。她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学生视野,能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并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精彩而有趣。
南航苏州附中的三位老师呈现的课堂异彩纷呈。教授级高级教师陈旗建执教生物课《细胞的能量“货币”ATP》。陈老师充分利用新的课堂模式,视频导入,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把控,从传统的“传授”变为带领学生探索、互动。听课的老师们深深地悟到:老师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果,不是强硬的把结论塞进学生的大脑,而是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好像每一节课就是一场“丛林探险”,让他们试一试,才知道这个“结论”该怎么变成自己的。
政治学科,徐宜南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她以当下中美关系这一热点话题作为切入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哲学知识与时事政治生活相连,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一同探讨了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地理学科,教授级高级教师王玉龙老师的《中国地形》一课,打破学科壁垒,通过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来解析阴山的地理意义,从而介绍了中国地形总体特征以及因其而形成的不同气候特征、农业类型等方面的差异。这一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同时沟通学科之间交流,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能力。
本次培训活动的第二阶段为专家讲座。苏州市第十中学副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张金给大家带来了《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变革》的专题讲座。他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历和深入思考,从核心素养、情境设计、教学评价、模拟上课以及好课的要求等方面,高屋建瓴的为在座的教师们提供了精神大餐,老师们收获颇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次培训的最后阶段——“精义论坛”一环节,掀起了培训的一个小高潮。众多参训教师通过前两阶段的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及以往教研活动所得,点评课堂观摩阶段的得失,畅谈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收获和心得,气氛非常热烈。
最后,本次培训活动负责人南航苏州附中师资发展处主任王玮进行了总结,他和老师们分享了教育教学的思考以及培训的意义和作用,对参训教师的满载而归表示祝贺,同时也欢迎大家常来南航苏附学习与交流。虽然本期“适合的教育”中学主题培训在精彩的课堂教学、宝贵的经验分享及激越的思想碰撞中落下帷幕,但教育的星火将继续发光发热。
文字:马婷
图片、采编:师资发展处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