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文本阅读的历史理解——记苏州工业园区中学历史—语文学科历史类整本书阅读联合研讨活动
为营造中学历史和语文学科教师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扩展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选材范围,促进省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科融合的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的推进,11月22号下午中学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以“救亡之路”为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在星海实验中学(苏茜路校区)举行。
首先,南航苏州附中曹金国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如何阅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曹金国老师对整本书的阅读首先进行了指导,在随后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时指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运用自己创立的唯物史观分析刚刚发生的历史事变的杰作。
接着南航苏州附中汤璐老师、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芦淳老师、星海实验中学朱佳鑫老师、东沙湖学校徐燕红老师分别进行了读书分享。
汤璐老师通过岩波日本史《明治维新》的阅读做了《“君主”还是民主?》的专题发言,她提出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也有自己的立宪构想,明治维新之后自由民权运动的潜流一直存在,最后直到外力(美国)的占领才最终实现了民主化。
芦淳老师分享的题目是《神话、历史与梦境》。他指出,《戊戌政变记》是了解戊戌变法史实主要依靠的史料之一,但是梁启超也在书中创造了一个变法本来可以一切唯新的“神话”。
朱佳鑫老师分享的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必读的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朱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指导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仅体会纪实文学的真实性、文学性,还借此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徐燕红老师分享了如何通过分析《左传》的历史叙述得出左传隐含作者的道德史观,继而借由《楚灵王之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进行对比指出中国历史的兴亡反复的周期律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最后,吴中区历史教研员王得众老师给大家做了《如何阅读<共产党宣言>》的专题讲座。王老师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所摘引出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既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又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中学历史教研员冒兵老师最后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大家的分享一一做了点评并且指出了文史融合的几条门径,使得大家豁然开朗。本次联合研讨会的召开使得中学语文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范围有了更进一步扩展和探索,并推动中学历史教师以读促研氛围的持续形成。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