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少年黄玉博,不负韶华挺脊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关于评选苏州市第十六届“阳光少年”的通知》,经苏州市、区教育部门审核,并经“苏州市阳光少年”评审委员会审定,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黄玉博同学荣获“阳光少年”称号。评选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理念,培养新时代少年,其意义影响深远。
第十六届"阳光少年"公示名单(截取)
黄玉博,博爱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由于母孕车祸导致脑外伤,七个月早产,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抢救3个月。自幼运动发育落后:一岁半才能独坐、三岁才会爬,六岁因不能站立而做了手术,伴随发髋关节脱位,不能站立行走,也没有机会与同龄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爸爸只能自己买书教孩子学习识字,上学是一家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他们在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站上,了解到博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业问题,带着期盼的心情,带着实现求学的梦想,举家迁移来到苏州,开始在博爱学校的康复之旅。
黄玉博2020年开始在苏州博爱学校就读,机构特地为他策划了医教结合的教育康复融合发展课程,义务教育课程和康复训练都不落下,每天超额完成学习和锻炼,短短两年时间,生活已经自理,学业也从刚开始的小学一年级补起,到现在就读小学四年级。
黄玉博同学虽身有残疾,不怕困难、逆境进取,阳光向上。从在校初期无步行能力,只能借助轮式后置助行器行走,经过两年不间断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具备了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对一个家庭来说,这不仅是身体和功能彻底改变的两年,也是家庭经历人生神奇蜕变的两年,是带给家人生命希望的两年。
根据目前黄玉博的康复进度,学校已经正式与家庭共同设计了未来六年的家校支持计划:在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同时,完成生活自理的功能建立,完成信息化技术、鼓乐、钢琴等未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培训规划。他的榜样是"自强不息好少年"称号的刘勇哥哥、"苏州市文明标兵"称号刘蓓蓓姐姐一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特需孩子。
博爱学校二十二年的医教体研融合模式实践证明,基于ICF全人发展计划,结合"医教体研"策略,为特需儿童科学的设计康复学习计划、提前设计回归社会的人生规划,是赋权增能的终极目标。
黄玉博正在帮助同学掌握纵横信息技术
"黄玉博现在已是新一代纵横信息技术的小教员了。纵横码给这个孩子打开了一扇非常重要的学习之门,让他有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也在帮助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纵横信息技术不光带给他知识,也带给他同理心和互帮互助的价值观。 我在博爱学校工作七年之间越发觉得一个特需孩子的教育不光是技能与学习的培养,更是品德、能力、情感、共情、的培养,不在乎能读多高的学历,而是在未来他们有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怎么样才能去更好的融入社会去寻找自己的价值才是我乃至今后所需要做的事。" — 刘勇
曾经是博爱学校第一位学生
现任学校教育康复教师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