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政策,家校携手育人——记星汇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家长会
疫情未消又何妨,线上聚力话成长。为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校之间的配合协作,更好发挥“双减”政策落地后家校共育的双向互动作用,形成教育合力,2021年12月9日,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四年级召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线上家长会。
家校对话“云”相连
虽然家校相约的方式改变了,但教育的用心没变。为使此次家长会高效有序进行,学校前期进行了精心准备: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发言稿、PPT、直播会场布置层层把关;信息中心对教师进行网络直播培训并对直播效果进行多次测试;年级组对家长会的主题、时间、流程作了详细严谨的部署;四年级全体教师齐心协力,精心筹备着家长会,无不体现出老师们对此次家长会的重视和用心。
真诚沟通“0”距离
夜幕降临,四年级的家长和孩子们围坐在电脑旁、手机前,认真聆听这场特殊的“线上”家长会。首先家长们通过视频了解了星汇娃减负下的校园生活,早八点到晚六点,孩子们在学校度过了充实的每一天。在四年级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尤其是阳光体育、社团课、周三家长课程的开展,孩子们热情高涨。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做更智慧的家长?如何携手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这些都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会议第二项就由语数英学科教研、备课组长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分享教育经验。
赵国华老师提出: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寄托在学校,作为家长也有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他建议家长在政策下应该做到不减责任、不减陪伴、不减成长。家长们要慈而知教——努力把自己的背影当做儿女的美好记忆;要严而会教:努力让孩子们去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郭大鹏老师则从“五点半以后”这一话题着手,提出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应将传统的教育观进行转变,注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以学科学习为载体,关注能力培养、关注思维提升、关注习惯养成、关注身心健康,帮助孩子逐渐形成健康、独立、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为孩子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数学学习方面,他建议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从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数学知识才有了落脚的土壤,才能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
徐玉桦老师首先和大家探讨“双减”减什么?她指出“双减”并不等于放逐,让学生随意生长发育,而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因此,为了孩子们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家校无缝对接,做到家校目标一致,做到家校步调一致。最后她还代表英语组详细为家长介绍了在双减背景下的英语学习问题,并建议家长们关注孩子学习品质的锤炼和习惯的培养。因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力的推动,需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三位老师精彩的发言结束后,周莉老师进行总结,她再次强调:双减,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双减,不能减教学质量!双减,不是减教师责任!同样,减的也不是做父母的责任。
热烈的线上交流中家长们认真听会,积极互动。部分学生也参加了本次线上家长会,打破了线下会议因场地受局限所带来的遗憾。会后,家长们纷纷留言,表达了自己参会的想法,感悟教育!感恩老师!感谢学校!
“云“端相约共成长
“双减”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针对“双减”后家庭教育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本次线上家长会,学校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箴真老师开展主题为《“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的云讲座。首先,箴真老师指出“双减”背景下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孩子发展出受益一生的品格和生命。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爱和管教的平衡,让孩子在管教中感受到父母浓郁的爱。接着她结合自身育儿经历,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了“双减”背景下,如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广大家长深受启发。最后她从孩子的大脑发展角度入手,揭示了父母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沟通秘诀,从而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双减背景和疫情期间,共克时艰,更需要家校合力。隔空相见的家长会,让老师和家长心心相连,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