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滋有味的日子——记环洲幼儿园冬至的故事
孩子们的课程进入到了关于年的主题,手机的日历走到了冬至大于年的日子,这是环洲的第二个冬至日,关于冬的印象和记忆,总是带着温暖和香气。
冬至日和孩子们一起做什么?一定不会少了好吃的。你家做汤圆、我家包饺子、他家做小米糕,还有谁家吃火锅、做香肠吗?哈哈哈哈……
一道道关于年的美食美味,在老师们眉飞色舞的讨论中轮番登场,勾起了大家的味蕾和对年的期盼;一句句关于带着孩子做什么的讨论,像极了小时候过年时爸爸妈妈们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同议起家中备年货的场景。
回想起上周直属单位年度测评时一位妈妈走进幼儿园多功能厅时的一句话,“又坐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了,像回家一样。”当时我未免有些惊讶,这是一位小班孩子的妈妈,由于疫情影响,家长平时接送都不入园,他们进到园里的次数很少,如果没记错的话,她坐到多功能厅里这应该才是第二次啊。
我明白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交往,次数不是最主要的,关键在与情感的互通和连接。一群人,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另一群人的手里,其基础就是彼此的信任与投合。幼儿园,就是一群人在一天天的日子里互相陪伴,积累起一份家一样的感情,储存下一份彼此的温暖。
在幼儿园里过冬至,应该不仅仅是又走到了一年之中的这个节气上,更是每一位会生活、懂生活的老师、阿姨们,带着自家的二三十个孩子一起过有滋有味的日子、过热气腾腾的年。
蒸蒸日上,“糕糕”兴兴—托班
冬至快到了,和孩子们聊起该怎么庆祝。“做好吃的吧!”对孩子来说,节日就是要吃很多好吃的。“做什么呢?”“暖暖的!”。和孩子们讨论后决定一起“糕糕”兴兴过冬至。今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洗好手,拿着准备好的食材,有模有样地当起了糕点师。“这是我做的。”“我还要吃!”“我要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吃。”原来,在孩子们心中美味是要互相分享的。
长长“九九”—小班
上周,我问起孩子们冬至是什么?很多孩子只知道冬至就是“冬天来了”。在讨论“冬至吃什么”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着“冰糖葫芦”、“冰淇淋”......这周过来,距离冬至又近了一些,孩子们似乎闻到了冬至的味道,“我家里在包团子!”“外婆做了饺子,我们要去乡下一起吃。”“我知道,冬至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所有人一起吃饺子。”这一次,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冬至,不仅仅是冬天来了,还蕴含着许多意味。
今天,孩子们齐声朗诵《九九歌》,在诗歌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气“冬至”的习俗和内涵。
冬至饺子,长安常安—中班
周一升国旗的时候,饶医生就和孩子们聊起了冬至吃饺子,我们都盼着冬至这一天能动手包一包美味的饺子。今天刚吃完点心,饶医生拿着饺子皮、肉馅一踏进班级,大家立马围了上来,“真香啊!”“我手洗干净了,准备包饺子喽!”一边做着,一边和孩子们聊起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多多对我说:“饺子就是代表要过年了。”原来,饺子在孩子们心里就是温暖,就是团圆。
暖暖的年味也从环洲厨房里漫延到了各个角落,阿姨们用一双双巧手包出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团子,教职工们拿着团子,团团圆圆,暖在心里。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