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加学院”学习平台引领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娄葑学校艺术综合组“混合式精准教学”教研模式研究掠影
2021年是园区教智融合深化年,娄葑学校艺术综合组以“教智融合背景下适合的教与学”为主题进行项目研究,把教研的体系化、学科的特色化和课堂的适切化落到实处,借助“易加学院”开展深度融合创新应用,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
一、共学:研究学生的学
作为教师,要完成信息化环境下角色的改变,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艺术综合组在每周集体备课时,积极探索教育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创新,并确立工作目标。
借助“易加学院”,组内老师们在分析已有较成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共同研究适应课改的学习新方式。例如,周成老师在初三复习过程中,利用易加学院的智能出卷功能,为初中音乐所有知识点出了近400道易加学院的练习题,平时上课“易加学院”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程度,自动出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可以当堂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就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做到复习的高效性。
(扫码观看课程)
二、共研 : 着力研究项目式学习课堂
项目式学习是娄葑学校艺术组成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探究者,成为此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本学期音乐周成和汪思婷老师同题异构项目式学习课《沃尔塔瓦河》。
11月17日周成老师凭借他对信息技术强大的掌控能力,让学生小组探析并汇报乐曲创作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拓展音乐课的外延,让学生想象如果音乐是描绘的中国的长江,能否为乐曲选择合适的图片或视频,并用剪映APP制作并向全班汇报创意成果。
(扫码观看课程)
(扫码观看师生作品)
12月10日汪思婷老师利用自身扎实的音乐赏析基础,在易加学院上精心设计项目式学习课程,在一节课中学生掌握了大量的音乐赏析知识,并能在小组研究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灵活领用,进行知识的深化和拓展,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扫码观看课程)
三、共推:着力研究特色课程体系
艺术综合组以目标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指针、以学法为知道,在教智融合的背景下开展混合式学习,尝试音乐和美术的融合课,探索在学生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思维的转换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提升学习兴趣,养成内在驱动的学习习惯。
10月14日周成和张文双老师共同执教《御风万里》一课,开课前经过多次磨课,周老师和张老师之间共同听课,设定了此课音乐和美术部分的教学重难点,利用易加学院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课前、共学、研学几个板块,了解《御风万里》这首曲目的主题,设计好的LOGO作品用平板拍照上传,学生共享评价,很好的完成了本堂课。老师课后将学生设计的LOGO印制到了帆布袋上,作为奖品奖励给优秀的小组,真正实现了学习并运用到生活中。
(扫码观看课程)
11月24日周成和张梦曦老师共同执教《当林中狩猎遇到雪中猎人》一课。第一阶段在音乐周老师引领下,学生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通过“林中狩猎”这一音乐片段了解音乐形象、音乐要素、创作思路,第二阶段由美术张梦曦老师带领学生在“林中狩猎”的基础上探究听觉艺术到视觉艺术的转换,结合《雪中猎人》这幅画,探究画面内容、表现技法、审美情趣,并通过莫奈的《教堂》系列,探究绘画的表现方式,第三阶段学生通过“易加学院”平台进行小组探究,如何把听到的音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本堂课借助“易加学院”开展深度融合创新应用,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教学时代的转变。
(扫码观看课程)
依据艺术综合组对项目式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做好园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线下实践工作,组内每位老师结合项目式课堂给教师教学带来的挑战,构建教智融合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策略,通过实践案例,提出在教智融合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的关键问题,并录制视频。
一学期以来,艺术综合组在“教智融合背景下适合的教与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效地实现了教育教学与技术融合的新表达。
(审核:周成 朱春健 周颖)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