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八
深入浅出话科研,深耕细作行远途
科研之路漫漫且修远兮。
求真务实,持之以恒,
静下心,沉住气,行至远途。
2021年12月3日—12月4日,冬日的暖阳点亮一段有态度、有温度的教科研跋涉与修砺之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教科院初等教育所所长戈柔领衔的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活动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研讨活动如火如荼展开。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交流的方式进行,会议由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教科院初等教育所所长戈柔主持,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参与。
01汇思汇行,汇成长之力
2021年12月3日,首先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科室主任、年级组长以不同视角带来一场教科研路上的“思”与“行”。
太仓港城幼教中心小太阳幼儿园园长杨志洁进行《幼儿园业务工作计划》分享交流。杨园长以“有效的师幼互动”园本教研计划为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科研策划、研训补位等策略规划园本教研,细致勾勒出具有针对性、预见性、明确性、目的性的幼儿园业务计划“蓝图”。她指出,定好一份计划应问题梳理,预设先为;需审议论证,思路拓展;要灵活调整,动态关联;重成果梳理,质量关注。
随后,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儿园年级组长陆超逸以《中班主题“夏天,你好”课程审议》为例,共话年级组长与教师的一段课程审议深度思行:课程前审议,规划实施方案,着眼架构;课程中审议,调整实施策略,追随发展;课程后审议,评估实施效果,注重积淀。伴随《你好,夏天!》主题开展,连续一周的雨天给原预设的主题带来了挑战,雨天是否要进入主题、怎样进入、原有主题内容如何调整、如何链接主题核心价值与目标等,陆老师的案例呈现教师深度思考与智慧决策。陆老师强调,课程审议发生在幼儿园的每一个时刻,关键在于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关注和支持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高新区阳山实验幼儿园教科室主任沈洁以一场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纪实”开启一段“沉浸式”园本教研推进之旅。什么时候调整、为什么调整、如何调整,沈老师结合生动案例清晰阐明区域环境的“前世今生”。每一次环境调整的背后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有效观察与精准解读,科学分析与有力支架。最后,她提到环境调整把握儿童立场、注重动态优化、聚焦真实的现场,“沉浸式”园本教研有思考、有行动、有价值、有态度,实现教育理念的蜕变、教师专业的发展。
最后,苏州工业园区丰茂幼儿园副园长郭音池聚焦“儿童记录”,从教师集中关注的问题切入,提出具体可为的实施策略。理论架构,理清思路,让儿童记录从审思到探寻;聚焦观察,经验重构,让儿童记录从被动到主动;问题导向,持续关注,让儿童记录从广度到深度,继而探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适宜的“儿童记录”的普适性意义,改变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让师幼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教育能量场。
02 汲智汲学,汲研究之泉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专业表达,是“行”之深化的过程,是“思”之升华的过程,是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2021年12月3日,会议诚邀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徐伯钧博士,进行《专业表达:类别 规范及其价值》的专题讲座。
何谓专业表达,何为专业表达,徐博士首先归结专业表达的基本类别,提炼各类表达的关键要素,阐释专业表达的基本要求,突破专业表达的主要难点。 好文章是做出来的,“做”是实践的行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完善的过程;好教师是写出来的,“写”是成长的经历。徐博士反复强调,专业表达厚植
于教育实践的土壤,有真行动、真研究、真思考才有真表达,教师找坐标、寻路径、探依据,让专业表达廓清教学认识、提高专业层次、提升教育境界。
徐博士建议每一位教师学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对教育保有美好愿景;做一个现实主义者,立足教学现实土壤;做一个“机会主义者”,不放过任何促进专业发展的机会,在教科研路上一路前行。
03 浸思浸悟,浸智慧之光
最后,主持人戈柔组织教师线上互动并做提炼总结。教师纷纷表示,会议安排精心周密,园长谈计划安排、业务园长引师幼共话,教科室主任说教研推进,年级组长话课程审议,让大家受益匪浅。线上教师争相发言,徐博士将“专业的表达”深入浅出呈现,让自己更加明晰“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我们要怎么做?”,继而在教育实践中一路拾贝。
戈老师表示,徐博士的讲座高屋建瓴,教师有如醍醐灌顶。教科研之路漫漫且远兮,期冀教师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学以致用、学无止境!
04 涵泳涵养,涵教育之道
“双减”时代背景之下,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何去何从”。2021年12月4日,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在云端与教师共话一场“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时代担当与历史使命。
她提出,新时代学前教育要凸显三个核心要义。一是,强化公共服务理念,推进品牌文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致力培植一批高端优质公办普惠园;二是,坚守儿童本位,呼唤教育本真。教育者的基本功在于研究儿童,指向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儿童社会关系建立、学习品质塑造、良好习惯培养,让幼儿收获幸福力、成长力;三是,强化高质量、全方位学前教育队伍建设。基于生态学
视角,构建三角形关系,底边为教师,一边为家长,另一边为各大院校、社会各界品牌机构,最终构建立体化、高品质的学前教育队伍。
顾厅长的讲座既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又有鞭辟入里的深刻思考,既有国家政策的耐心解读、又有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给教师以极大的启发与强有力的鼓舞。
随后,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剑清进行题为《适合教育视域下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专题交流。她强调,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涵养于苏州地域特色文化与城市发展精神,指向园区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特色化”建设定位,基于园区学前教育“新园多、新教师多、民办园多”的特点,她从五大方面动态呈现出园区学前教育改革从启动、破冰、攻坚、深潜的区域实践路径与全新样态:政研协同,强化科学领导力;片区联动,融合团队协同力;全纳分层,提升教师专业力;多元评价,增加社会形象力;阵地引领,形成价值认同力。 适合的教育是提供选择、帮助和引导学生反复探索的实践过程。学前教育均衡化的进程一定是选择、实践、优化,反复实践探索,不断找到合适路径的历程。
为期两天的课题组研学活动解码教育的智慧,看见教学一线的深度思行,看见教学研究的深耕细作,看见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师优游涵泳于其中,以致自得自新,上下而求索之中,若有所悟!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