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背景下—数据可视化科学课堂研讨——记星洋学校科学组12月教研活动
2021年12月28日上午,小学部全体科学教师齐聚南校区科学教室,正在进行着关于STEM背景下—数据可视化主题的研讨活动。
活动前,教研组长卫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节课。这节课是今年园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由鲍峰老师执教的《奇妙的护身术》。每位老师认真观看、学习,并就课中运用数据可视化方法,写下自己的感悟。今天,每位老师都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让我们来听听吧:
卫巍老师:科学课是一门探究性课程,有探究就有记录,有记录就有汇报表达,有汇报就有汇报的方式不同。本节课有很多种汇报方法,课中利用希沃的图表,有统计学的意味,刚好适合调查生态这类探究,我们可以学起来。
李敏老师:我学到了鲍老师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想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把问题设计到位。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把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板书,以激起学生更多的思维,最后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
聂健清老师:鲍老师整节课采用最多的是情境教学。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同时,本节课鲍老师把课堂数据及时生成,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数据”,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曹怡琳老师:鲍老师这节课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由观察图到归纳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姚婷老师:在"知识应用"方面,教师比较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了"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是如何学到的?"等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姜亚伟老师: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活”:课程组成思路活,问题活,气氛活。在深入思考这节课后,我也意识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一点不比我们少,我们在平时的备课时一定要不停给自己充电,自己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周栩名老师:教学设计巧妙,通过两个活动将本节课的知识完美融入其中,达到了“做中学”的效果。数据的处理非常新颖,实时数据的生成,使学生对于自己的数据更深有感触。
濮成青老师: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实验和观察相结合,这也是stem教学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鲍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收集资料等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活动中,每位老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听课感悟。同时我们在聆听老师们的感悟时,也有了不同的启发。数据可视化在教学中优点很多,比如:把数据“直观”化,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简化教学任务等。数据可视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否则课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这要求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能力服务教学。本次研讨活动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