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结对促成长 薪火相传续华章 ——星洋学校小学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青蓝工程活动展评
为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快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一步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星洋学校小学部举行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雏鹰计划之师徒听课展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面向入门师徒58组和成长师徒66组,检查一学期听课记载及师徒团队有效听课活动。
语文组师傅人均听课37节,师徒团队徒弟听课人均31节。入门师徒张珊珊、李亚喆、来彦团队,按照学期初计划做到每周一节课,每次一研讨,师徒三人轮流开课。入门徒弟李亚喆说:从开始的“抓不到重点”,到后面的“一个人的表演”,到最后慢慢贴近学生,适应小学段的课堂活动,一步步学做一个合格小学教师。
成长师徒高小梅,柯小寒团队中,高小梅老师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精心设计,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给徒弟。在指导徒弟时,高老师经常让徒弟阐述备课的构思,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指导柯老师上展示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尽力帮助徒弟分析透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并指导多次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数学组师傅人均听课31节,师徒团队徒弟听课人均31节。其中入门师徒陈圣老师指导仲海玲老师试教新教师亮相课《观察物体》,课后获得好评,在期末复习阶段,指导徒弟把握课本里知识重难点,从而更加从容的进行期末复习。
成长师徒团队葛勇老师指导青年教师曹飞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注重教学常规,并在听课磨课中指导徒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学期执教校级展示课一节, 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英语组师傅人均听课33节,师徒团队徒弟听课人均30节。其中入门师徒陆婷、朱易安团队互听10余节;成长师徒李燕华、干一菁老师,师徒听课数量足且记录详细,特别是师傅对徒弟的课堂听课有实时的思考建议。
音乐组入门型师徒张婷、吴毓慧、苏心悦团队中,师傅张婷听课50节,课堂中,张老师指导徒弟们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难点,在教学环节中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
在成长师徒唐恬、王若天、常晓晗团队中,人均听课30余节,师徒每周都会进行备课研课,在赛课、区督导活动中,唐老师与徒弟多次进行线上、线下磨课、演课、听课,多次打磨,争创精品音乐课堂。
美术组入门师徒高韵和肖竹箐团队人均听课40节。徒弟肖老师每周上课前都会去师父那里认真的先听师父讲一次,每次都带着自己的思考研读教材,试上一次。
在成长师徒任群、姚依晴团队中,师父的课堂紧跟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徒弟在师父的课堂上,认真学习,互相借鉴,师傅还勉励徒弟:课堂不只是简单的模仿,更要上出了自己的味道。
体育学科入门师徒陶磊、徐嘉鑫团队,徒弟一学期听师傅10节课,师傅提醒年轻老师课堂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反馈和课堂生成,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量。
入门师徒于岚副校长和黄敏老师团队。黄老师说:于老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理论,还有工作中那份认真的态度,使我大胆放下包袱,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也明确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下一学期我要虚心向上,刻苦努力,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工作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
信息组入门师徒居冰莹和赵亚森老师。本学期徒弟赵亚森一共听课33节,其中听师傅5节课,听课记载详细,听完有思考有反思。师傅居冰莹听课31节,听徒弟5节课,听课记载详细,每节课听完都进行打磨,指导徒弟上好常规课、实验课、督导课,用常态教学提高业务能力。
成长师徒范骋宇和马蓉老师本学习相互听课5节,范老师尽心尽力指导徒弟的常规课、实验课、优质课,指出不足,鞭策着徒弟的成长。徒弟马蓉也经常听师傅的课,每一次听课都认真记录,课后积极请教疑惑,不断反思。
心理组张紫依和王昕老师相互听课11节。师徒两人均在本学期加入“沈晓萍名师工作室”。师傅张紫依本学年开设一节省级公开课,一节市级公开课,参与省级课题2项。本学年多次参加论文比赛,有4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篇获得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等奖。徒弟王昕积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的论文、案例、课件评选,撰写报道5篇,并计划接下来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及论文评选活动。
科学组师傅人均听课31节,师徒团队徒弟听课人均30节。入门师徒濮成青、李蔚团队,按照学期初计划做到每周一节课,每次一研讨,师徒两人紧密联系互帮互助,徒弟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入门徒弟李蔚说:科学课是自己陌生的战场,但是有了师傅的带领,自己很快找到了科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入口,初出茅庐不可怕,有师傅教导就很融洽,经过一学期的师徒结对学习,自己现在每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来;成长师徒卫巍、姜亚伟团队中,卫巍老师把自己的每一节平时课都当成最好的教学案例,跟徒弟一同分享,他是如何构思,如何带领学生一步步掌握课堂知识,把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星洋教师将铭记教育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