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观万物,童心探自然——车坊实验小学线上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讲座
生态文明山清水秀,爱护环境鸟语花香。2022年3月,车坊实验小学联合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开展了“慧眼观世界,童心探自然”一系列线上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入脑、入心、入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绿色家园。
上海自然博物馆何鑫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第一个主题课程:《不浪费食物——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何鑫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生态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他是一名自然科普达人,古生物发烧友。野外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曾以专家的身份带队前往肯尼亚、南非、斯里兰卡、厄瓜多尔等地;他撰写和翻译了《环游加拉帕戈斯》、《鸟类行为图鉴》、《生态学通识》等多部著作,在国内畅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从自然界角度看,我们也不应当浪费资源。正如何鑫老师说“食物链中某一环节的生物发生变化,其它环节的生物也会受到影响,可能造成食物链的破坏和中断,甚至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和食物链关系息息相关,联系人与自然,其中不浪费食物至关重要。
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教授,动物生态学家Emilio Pagani-Núñez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第二个主题课程:《我们身边的鸟类》。Emilio Pagani-Núñez老师于2007年获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环境科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多样性硕士学位;2014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博士研究,并获生物多样性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6年在广西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6年至2019年在中山大学担任副研究员;主持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科学论文30多篇。
爱鸟护鸟,你我共同行动。鸟儿形态各异、种类丰富,而且大多色彩斑斓、鸣声悦耳,是自然界中的飞羽精灵。Emilio Pagani-Núñez老师讲解了不同种类的鸟以及与它们之间的故事,倡导关爱鸟类,关注生态平衡,使学生更加明白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利芬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第三个主题课程:《食之“境”》。王利芬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生态与修复、园林植物应用设计等。目前担任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副主任、苏州市林学会理事等职务;多年从事自然教育、社区花园设计与营建等公益科普工作。
食物从播种、萌发、生长到成熟和收获,进入我们的餐桌,这个过程非常的复杂与不易:一方面,食物连接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食物的生产和获取,特别是农业生产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形塑。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对人类健康和未来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生产力发达的现在,仍有许多人在饥饿的深渊苦苦挣扎,不浪费食物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正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的诗句,珍惜粮食非常重要。但真正做到珍惜食物的人又有多少呢?这就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践行。
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邹怡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第四个主题课程:《被我们忽略的“精灵”——昆虫》。邹怡老师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曾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主要从事理论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昆虫多样性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翕动着翅膀,在花上停栖的蝴蝶;伺机而动,精准出击,大快朵颐的螳螂;泛着金属光泽的美丽甲虫;夜幕降临,身旁奏响乐章的鸣虫......小小的昆虫其实是我们忽略的“精灵”,它们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石。保护包括蜜蜂等授粉昆虫在内的昆虫活动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探索生命的奥妙。
守护绿水青山,共享自然之美。有趣的自然观察故事广受孩子们的喜爱,在一次次的精彩演讲与热情澎湃的互动中,同学们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在蓝天下,万物共家园。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争做一名合格的地球小卫士。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爱护生态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林更绿!
撰稿:王美欧 图片: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编辑:王美欧 审核:德育处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