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促进教学研究 ——记星澄学校初中物理“基于新课标的教与学”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对新版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学习,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深入学科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全面发展,5月13日,星澄学校初中物理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线下教研活动,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教科院的徐祥宝老师在线上全程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集体观摩丁飞老师的《大气压强》课堂。丁飞老师由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引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又由“小小吸盘竟能提起桌子”巧妙过渡,让学生逐步思考大气压的大小应当如何测量,并分组讨论、实验,估测出了大气压的大小。整堂课脉络清晰,思路明确,学生多次动手实验,参与感很强,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丁老师的课后,原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徐祥宝老师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节优质的公开课”这个主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要落实核心素养,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问题链,且问题要情景化、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能积极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完成合作式的实验探究,整个课堂应是活泼生动、智慧灵动的互动过程。接下来徐老师从科学性、兴趣性、体验性、时效性四个方面对丁飞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他认为这节课内容充实完整,思路清晰,学生体验良好,但是一开始引入的实验可能稍显复杂,涉及到压强差的概念,还是要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入手,对课程还要继续深耕。
在接下来的教研时间里,星澄学校物理组全员关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积极热烈的探讨。陈辛幸老师认为:第一模块的体验大气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取消让学生一开始就分析原理的过程;张海燕老师认为:在估测大气压实验中,可以从支持力的变化上,更清晰地解释为什么要在恰好滑动时测量拉力F;冯浩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先画过程图再受力分析的方式,使学生对活塞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有更直观清晰的理解;谢军老师认为:丁飞老师在很紧迫的时间中,顶住了压力,精心设计了一节优质的物理公开课,为这学期线下复课开了个好头。
活动的最后,江苏省特级教师、星澄学校副校长顾永健进行了总结:新课标新开始,物理组要进一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与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打磨,立足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让我们的物理课更上一层楼。
图文:教务二处
审核:蒋孝臣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