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展风采,教学相长促发展——记苏州工业园区金华名师工作坊第十七次教研活动
为推进“五育融合”研究,深化“美育精神”培育,发挥课堂美育效果,6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金华名师工作坊全体成员共聚云端,举行了第十七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特级教师金华主持,工作坊全体成员聆听学习、互动研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问道课堂,生态成长;第二阶段:学研赋能,协同发展;第三阶段:专家引领,优化提升。
问道课堂 生态成长
活动第一阶段,全体成员在线观摩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潘卫老师展示的《巨人与花园》一课。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一共设计了四个梯度环节:“边读边梳理”、“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表达”,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思维也在生长、拔节。
第二节课由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窦秀冬⽼师执教美术课《人物与环境》。窦老师的课堂轻松、自然,融合语文课《巨人与花园》的故事情节,创设了生动的情境,灵活、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课堂以续写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提取视觉元素,结合人物心理添加背景与细节。窦老师结合苏州地方特色文化,把童话故事绘制成连环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文学与美学的碰撞与交汇。
学研赋能 协同发展
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坊成员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两位上课老师率先进行教学反思,阐述设计意图与理念,自我总结。接着,由工作室成员秦怡和王欣瑶两位教师分享收获并进行点评,两位教师对课堂中展现的亮点和专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肯定。王欣瑶老师认为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是非常有必要和恰当的,对语文中的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尤为重要。秦怡老师指出美术教师要拓宽视野,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文学、历史、文化的关系,让美术课堂更加丰富且有内涵。
专家引领 优化提升
活动第三阶段,由正高级特级教师——金华给全体成员做了题为《基于文化理解的五育融合教学实践》的专题讲座。金特认为文化是传统,是习惯,而非一时一刻的做法。美术教师要深挖吴地文化,深度剖析吴地文化的内涵,以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以及审美判断、文化感悟的素养培育路径,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最后,金特对全体工作坊成员指明方向,美术教师要认清艺术学科的本质,建立学科经验,在课堂中尝试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积累多方面的知识来提高文化素养。
本次活动,融合了线上线下、学科内外资源,聚焦“五育融合”的路径探索和实施策略,并且探讨文化育人价值重塑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金华名师工作坊的成员们将一如既往,“耕耘”不停歇,“实践”正当时。携手共研共进、打造开放多元的五育融合课堂新样态,实现生命的生态成长,精彩绽放!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