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市级中期视导总结整改会
为更好地推进吴文化美术课程基地建设,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切实有效地落实市级专家调研反馈建议,11月16日上午,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进行了总结整改会议。
总结专家反馈 提出整改方向
会议之初,课程基地主持人、省正高级、特级教师金华为大家梳理了上周市级专家调研的反馈建议。美术课程基地目前所需要调整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基地题目再斟酌:“吴文化视阈下的美术实践工场”题目有待考究。课程基地的核心理念需要进一步梳理,如何结合吴文化的内涵挖掘其鲜明特性和根本特性需要进一步探究。
文化层级再思考:不能仅仅在文化视角上做课题,还要把它上升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还要提中华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突出表现吴文化建构基地,将立意拔高,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终极目标。
关联关系再把握:美术实践跟工场之间对关联到底是什么?要把文化讲清楚,把美术实践的操作路径讲清楚,将每一种吴文化特色讲清楚理解透彻。
课程设置再衍生:思考实践和工场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课程基地的实践形式主要为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感加体验式坏境教育。题目中的工场的核心概念需要从两个视角来理解,一个是文化视角;一个是美术实践视角。把吴文化讲清楚,把美术实践的操作路径讲清楚,然后再设置完整的课程体系。
审美素养再发掘:美术实践课程基地的基础在于普及性。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审美态度不能局限于某一层次的实现,要有一定的广度,最好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覆盖,比如从美术的基础出发,讲到美术再去讲美术的历史、画派、人物,拓宽学生的审美视角。
普及功能再拓展:普及率是课程基地的生命力的关键。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同时研究思考在双减情况下,课程基地如何进行深入的建设,如何利用双减延时的两个小时来提高美术的普及率。
基地功能再丰厚:第一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念核心理念树立好、广度深度处理好、把结果的呈现处理好。
校领导发言 提出未来展望
接着,副校长张向阳为课程基地的总结整改提出了补充和建议。他指出,课程基地要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的美育精神得到发展;课程项目在定位名称上要艺术化,用艺术化的署名加上严谨的结构化设计,进行教学项目;要有成果意识,要把课程建立在学科组,促进教师发展;加强总结提升,除了按照专家指点的意见之外,还要有自己项目的研究文章,加深团队影响力。
会议的最后由校长陆泉明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建设美术课程基地的初衷指向星澄学校美育特色的构建和创设。教师要通过吴文化美育课程的建设,来熏陶孩子的心灵,让学生身处在一个具有浓厚美育氛围的环境当中。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与教师素养及专业发展的提升齐头并进,争取把已有的设想和成果最优化。希望美术课程基地的教师们一起努力,不忘初心,将美术课程基地做优做强!
一审一校:蒋蓝天
二审二校:金华
三审三校:吴颖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