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传承吴地文化 涵养美育精神 ——苏州教育电视台专题采访我校“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22 点击数: 字体:A- A+

11月18日上午,苏州教育电视台专程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在课程基地主持人特级、正高级教师金华的带领下,就“吴文化视阈下美术实践工场”课程基地建设作专题采访。     

本次采访主要针对吴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记者看到,在“水墨丹青”社团上,金华老师正以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为例,带领学生从景物色彩角度,感知其背后蕴含的吴文化精神;引导学生在关注笔墨关系、景物层次的同时,将吴文化的内容体现出来。

de4de9be97cf40239569152765bf292b.jpg 

0d369452611748489e4a7bb40bc3af0a.jpg 

课后,周鑫淼同学接受记者采访。她说到:“在金老师生动有趣的课堂上不仅学会了如何用笔,还逐渐掌握了墨色的浓淡变化技巧,更从吴门书画的精神内涵感受到吴文化美育精神。我会继续钻研练习水墨画,对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及发扬。”

b66c74bc9d4048d897b1951a582d0275.jpg 

 “刀尖艺术”社团上,窦秀冬老师从苏式花窗入手,开始带领学生寻找其中的花卉图案,感受其蕴含的美好寓意;而后让学生观察单个雕刻花卉的形态特点,思考其制作过程;最后学生动手开始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体会古人的精神文明。

ad20abee634c41cda275e653c37064e5.jpg 

e75b336c813447f0b66c2756ade3345e.jpg 

课后,陈昱同学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在摄像机面前道出心声:“在木雕的学习中,能够看到历史的痕迹以及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在雕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手艺人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劳动智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己也要有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不骄不躁,持之以恒。”

5e308bf4eaf141e185044d5b745beae7.jpg 

徐毓理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我们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木雕、苏绣等都是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资源,需要我们带领学生一起去理解、传承和创新。我们准备从历史、书本、民间等方面汲取养分,将文化资源中的审美优势融入到学校的课程资源中,并且匹配新课标,综合各门学科,通过这样的一些美术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生的素养。希望以后可以更加深入民间去学习,在沉浸式体验中,寻找学生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来挖掘更加鲜活有生命力的元素,在创新的载体中去创造出新的样态。”

13454452d43e4255bf2378af1e9e60c4.jpg 

接着,记者随教师一行来到“吴风星作”艺术馆展厅,苏绣、木工、剪纸、版画社团的学生正在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各个社团的学生大展身手,精巧细致的作品令记者赞叹不已,惊喜连连。

5b73a8e9a166433aa7ad22387836a9d3.jpg 

412a389cfcde4fd48e507d021e71815b.jpg 

f57be79de6ee4d6aaaee49870d82f9ef.jpg 

824b435cda8d48418f6190821d82f11a.jpg 

最后,金华老师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说到:“课程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每一位老师都能从自身特点出发,挖掘吴地文化的精髓,建立各自有特色的社团。除教师发展外,课程基地建设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不同课程、不同活动,使每个孩子在体验中感悟,将美育文化种植心中。目前,已经形成了13个特色的吴地文化社团课程,有了这些课程的支撑以及名师工作坊的引领,相信一定能够把吴地文化更好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拓宽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91a335cacfa4449fbb79bdd8adb6876b.jpg 

这次苏州教育电视台的专访是对我校课程基地建设工作的极大鼓励。我校将以“吴文化美育精神培育”为契机,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让吴文化课程的精细、精致、精美等特征,为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基。

一审一校:莫凡

二审二校:金华

三审三校:吴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