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驱动课堂共生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独墅湖学校承办园区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月度汇”活动
为深化“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项目建设,落实《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混合式教学》项目研究,以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持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2月1日下午,由独墅湖学校承办的园区新型教与学模式“创新月度汇”活动在线上举行。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副局长刘海燕、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凤和部分学科教研员、苏州大学教授刘电芝、园区各初中分管校长、教务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线上活动,本次活动由独墅湖学校研训处主任吴兰兰主持。
展示汇
语文:情境驱动 文化传承
独墅湖学校潘黎睿老师执教《智斗,好戏》一课,导入以情境驱动;感知阶段以视频展现《沙家浜》的写作背景;探究阶段围绕演员竞聘、导演指导、演员表演等任务展开,让同学们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感受阿庆嫂的智慧和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寻味红色文化。
星澜学校朱思伊老师执教《中国石拱桥》一课,她以筹拍纪录片的情境导入,通过表格帮助学生快速筛选桥梁信息,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通过绘画和讲解赵州桥,使得学生把握有效说明的策略;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数以启思 笃学以行
独墅湖学校高小红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疏水现象,将水滴抽象为圆形,利用圆的知识设计了什么是接触角、画接触角以及接触角的测量三个活动。
景城学校徐梦老师执教《展开与折叠》一课,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从而体味“做中想、想中做”。
英语:协作共生 素养渗透
星湾学校万竟成老师执教《8A Unit7Reading》。万老师以 唱、读、赏析、享受和写四季之诗为主线,通过协作式学习的活动和任务,从structure、meaning、imagery、language和effect五个方面赏析课本的四季和写自己的四季之诗。
星浦实验学校黄怡嫣老师执教《9A Unit7Reading》。黄老师有效利用易加学院布置预习任务,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小组讨论,最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完成对人物的描述。
物理:格物穷理 科技赋能
独墅湖学校周淼老师和星浦实验学校王品之老师开设区域共建课堂,将物理学科和学校特色纳米课程相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创建两校间的交流合作与学习。两位老师利用同学们所学的物态变化、光学知识去解决核酸志愿者护目镜上的“起雾”问题,从而了解防雾材料的原理。课堂还利用园区特有的资源,请苏州纳米研究所的专家进行科普,让学生了解纳米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科学知识。
星湖学校戴文华老师围绕纸锥下落运动展开,通过比较两纸锥下落快慢引出《速度》一课,同时由学生设计实验测纸锥下落速度,根据测量速度的不同引出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因素的探究。
道法:价值引领 家国担当
景城学校钱郁曦老师执教《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钱老师从两个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数字开始,与同学们共同走进了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视频赏析、小组讨论,使同学们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都有了深刻认识。
星海实验中学张召丹老师执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老师设置了“感受劳动”“寻找榜样”“担责承诺”三个篇章。同学们在学习中分析数据、辩论观点、生生互评,收获了情感与知识。
美术:合言雅韵 向美共舞
独墅湖学校杨帆老师开设《荷颜叶色》一课。感知阶段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初步感受《睡莲》系列作品;探究阶段从构图、笔触、色彩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杨老师通过任务设计、协作、评价、竞争等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了协作学习的课堂构建。
星洋学校薛冬至老师开设《霓裳之舞》一课。薛老师通过对汉服的探讨研究展开,循序渐进,以生为本,在重难点的把握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同时很多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也使本节美术课更加丰富与高效。
人工智能:躬行实践 智趣有方
西附初中卞阳老师围绕疫情之下的口罩佩戴展开了课堂讨论。卞老师通过细致的引导让同学们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之后带领同学们尝试用摄像头与掌控板制作了一个能够进行“口罩识别”的机器。
独墅湖学校章陈斌老师将学校的狮陶坊与人工智能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人工智能为非遗代言”的主题。在课程中,章老师带领同学们领略了图像识别的实现原理,并且成功让同学们的“小飞”机器人学会了认识狮陶坊的小狮子。
课堂展示结束后,各学科教研员组织专项研讨,解读新的教学样态,探索教育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让深度学习发生,学科素养浸透,踔厉深耕课堂和教学研究。
研究汇
独墅湖学校傅洋副校长作题为《独墅+,让生命舒展生辉》的汇报。傅洋从构建素养课程体系,扎实推进课堂变革,探索科技赋能课堂等方面阐述了独墅湖学校在“协作式”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
独墅湖学校初中部以《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的协作式学习》为引领,深入开展“独墅+”跨学科协作教学,凝练跨学科协作式主题教学案例的基本范式,构建基于5G技术的跨学科整合融通协作式学习的基本模式,打通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促使全校师生形成相互学习、相互融通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在校园热土上得以舒张成长。
独墅湖学校体卫艺副主任王峘及学生代表精彩演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王峘将我校开展艺术特色过程中的垃圾分类主题和苏州泥塑相结合,依托学校特色化项目“狮陶坊”和Steam课程,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拨云见日,指明方向,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英语教研员王静静老师深入解读“协作式学习”,为协作式学习研究指明方向。王静静以启人深思的课例导入,阐释了协作学习的构成要素、关键环节、主要模式和价值意义,并提出了常态课、共建课堂及融通课程下的协作式学习的导向与愿景。
专家引领,理念导航。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电芝作《思维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报告。刘电芝指出:“思维”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且思维是可教的。她鼓励老师们专注培养学生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思维迸发的课堂上得以发展。
园区教育局刘海燕副局长对独墅湖学校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为抓手,着力建构基于跨学科整合融通的协作式学习模式,成立“独墅+”跨学科协作教研团队,助推“全员卷入”的发展模式予以肯定,同时高度评价了独墅湖学校的师生展演,认为它是开展协作式学习的一个生动缩影,真正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最后,刘海燕希望园区各中小学校扎实推进“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教学新应用,不断催生多样化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云端山海相约,百汇河川向海。协作共生,科技赋能,独墅湖学校将秉承“遵循天性、关注共性、张扬个性”的育人方式,借力数字化,全面开展跨学科学习研究。我们期待,在园区“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与园区各学校共同研究智慧教育,构建“教智融合”的教育生态,成就“5G+智慧教育”,成为新的动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