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话成长——星湾学校小学部青年教师“成长杯”大单元教学研讨
春风十里话成长
——星湾学校小学部青年教师“成长杯”大单元教学研讨
阳春三月万物生,为积极探索5G支撑下大单元大概念混合式教学,有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星湾学校小学部于三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2、4、5教龄青年教师“成长杯”活动。
语文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深化教学改革”部分强调知识结构化,强调大单元教学与实现真正理解的关系,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理解的重要手段,实现真正理解是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在教导处和教研组的指导下,语文组2-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前期通过抽签,均衡人员结构,成立小组,进行大单元的整体设计。每组组员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文本逻辑,整合教学目标,设计大单元情境,并且上交一课时设计稿、录像课(30分钟)进行评比。
最终由魏周老师、史东豪老师进行校级展示,每组组长进行大单元设计介绍。赵源林老师、殷岚老师和纪静老师对本次“成长杯”系列教学比赛活动作出了指导。这一次比赛不仅为参赛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也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数学组
数学组梅心雨和刘佳两位老师的团队分别以《认识周长和认识面积》和《运算律》为主题通过前期集体探讨、中期团队磨课、后期个人反思,进行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
3月30日,刘佳老师以“建立单元教学整体结构,促进学生模块化学习”为题,从概念解释、实施意义、具体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冯圣瑜、单梦莹两位老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
冯圣瑜老师执教《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一课,带领学生学习运算律,并探讨研究方法,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结论、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单梦莹老师执教《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一课,将课堂敞开给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探索、老师引领的课堂模式,同时联系前一课,建立好了运算律这一单元的知识互联,为往后的模块化学习添砖加瓦。
课后,在副校长朱兢老师的指导下,教研组长王晶晶老师带领各个年级组的老师们进行评课活动,在“大单元”的背景下讨论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打造了更加立体的教学观、目标观、学生观。
英语组
英语组两组小伙伴在教研组的指引下认真研读教材,树立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系统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学习意识等诸多因素,依照知识内容、话题、场景等要求,将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整合,重新规划,罗列出Chinese festivals和A good helper两个主题。
展示活动中,顾佳予和郑子怡两位老师分别代表两个研讨小组做了设计阐述,以“单元”为单位,以“教材”为导向,以具体驱动任务为支撑,充分开发课内外资源,深入挖掘文本价值,落实核心素养的最终达成。
王瑾瑶和黄鑫钰两位老师联结各板块内容,围绕单元大概念主题呈现课时分目标Catch wonderful moments&Helping is fun。王老师课堂上呈现了一系列生活中因帮助他人而收获的美好瞬间,有效渗透并认知现在进行时的功能句型和有关家务劳动的核心词汇。黄老师围绕教材“责任担当、家庭观念、乐于助人”的育人价值,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将文本情境由家庭延伸至社会Good helpers at home and in the society。
体育组
小学体育组范洋、何思涛、孙雷、朱腾飞四位教师在组内教师的协同配合下,共同设计、呈现了技巧单元跪跳起内容。
范洋老师对课堂设计理念、思路进行了诠释,孙雷、朱腾飞老师进行动作演示,完整清晰地介绍了对大单元的理解以及大单元思路下对跪跳起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何思涛老师进行课堂展示,整个教学过程中何老师动作讲解简洁清晰、示范流畅协调,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了动作的规格与完成度,较好地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
在朱兢校长的带领下,体育组教师从课堂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朱校对本次活动中四位教师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所呈现的效果给予了肯定,鼓励组内老师继续进行研讨打磨,并结合现阶段体育课堂的技能生成给出了明确、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科技组
科技组成员选择《研究土壤》课题,引导学生初步建构土壤的科学概念,同时将土壤放在更广阔和深层次的视野下学习,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归纳分享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高翔老师执教的《岩石、沙和黏土》使学生对岩石的变化趋势有理性的推理,建立岩石和土壤的关联。
王小娟老师指导的《观察土壤》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细致观察土壤的组成、颗粒的形态以及土壤的成分,让学生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秦勇老师指导的《比较不同的土壤》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韦敏老师指导的《土壤和我们》通过水土流失实验,学生直观感受到植被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土壤的意识。
蔡婧老师指导的《调查身边的土壤》从实际情况分析需求,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音乐美术组
为积极探索5G支撑下大单元大概念混合式教学,在校长室教导处的方向引领下,音乐组与美术组进行学科融合,选择传统文化方向《书琴画音》作为大单元,课程分为五个课时,分别涵盖听赏、绘画、手工、书法、演唱,课程统整音乐与美术,结合江南当地传统文化与特色。
音乐组陈瑟雯老师执教的《高山流水觅纸音》通过乐曲的通过听赏古曲《高山流水》,构建视听联觉,感受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邢硕老师执教的《杏花烟雨忆江南》在诗词中感受江南美景,并在学唱过程中了解学习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
美术组冷志超老师执教的《风筝不断春如线》结合中国传统乐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倚靠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的抽象作品,感受美术点线面与音乐的联系,巩固点线面的技巧知识,并在创作中运用。
刘欣奕老师执教的《流觞曲水品兰亭》从欣赏、探索、方法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读帖、临帖,从书法艺术中的点画、牵丝与黑白空间处体现了点线面的维度,最终引入个性的心意抒发,让学生畅游于书法墨迹之中,感悟中华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翁辰沁老师执教的《笔墨缝春万物生》通过手工制衣,以装饰服装的方式,整合展现绘画和书法中的点线面。学生在音乐中制衣,感受点线面和生活的联系,体验点线面不同的呈现方式。
通过本次“成长杯”活动的有效开展,各教研组对于5G支撑下的大单元、大概念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探究有了明晰的框架,也将在今后教学中继续深化落实各项课程改革,加深学生对于对学科内容建构的理解,促进学科能力的有效发展。
文字、图片:各教研组
组稿:小学英语组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