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聚焦核心素养 磨练内功共生长 ——记苏州工业园区胡益兵名师工作坊第六次研修活动

作者:@青少年活动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17 点击数: 字体:A- A+

413日,胡益兵名师工作坊第六次研修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作坊主持人胡益兵老师主持,工作坊成员全程参与。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

 

Part1:课例展示

活动伊始,来自方洲小学的鲍峰老师和新城花园小学的严心莹老师分别执教了“增加船的载重”和“生物多样性——山茶”。鲍老师以复习旧知识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快速聚焦到“如何增加船的载重量”这一问题,学生经历造船、测试、分析和得出结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严老师以校园里盛开的山茶花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肉眼观察到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制作研究报告并展示分享观察结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不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为工作坊成员们展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Part2:工作坊老师交流研讨

鲍峰老师:今天是一节典型的跨学科课,将劳动、科学、数学学科有机结合。课前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对书本内容进行了调整。例如,我将承重测试工具拓展为回形针、垫片、螺母、玻璃弹珠4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体积的概念,所以要将最终结论抽象化,这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这堂课考验学生多方面能力,实验要求测量的数据比较多,具有挑战性。

 

严心莹老师:今天这节课是基于课本第二单元“校园生活大搜索”引申而来。我想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生物,所以我选用了这个季节盛开的山茶花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和发现研究成果的不同最后意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在课堂的引入部一直没有展示课题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悬念,带着疑问完成学习。本节课我还尝试分发一张白纸做观察日志,是想让学生们发挥小组智慧和创意,呈现出不同风格和特点的观察记录

 


随后,工作室学员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与会老师表示参加活动受益匪浅,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严嘉友老师:在“增加船的载重”这节课上,学生进行了多组实验,课堂效果比较好,建议增加用称来把不同物品的重量测量一下,引入浮力的概念。

陈赐福老师:这两节课均很好地呈现了项目式学习“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实践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鲍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指导,比如怎么画线、怎么制作船。严老师的课堂学生自由度很高,建议显微镜的引入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微观视角观察世界。

邹烨老师: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物种、系统、基因三个层面,是学生从低年级到高中、大学都要学习的知识。“生物多样性”这节课切入点非常好,从学生身边可见的山茶花入手,建议分发给每组的山茶花可以是两个及以上的品种,便于学生进行对比观察。

胡益兵老师:首先,两节课的师生质量双高。方洲小学的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本课程进行高效的互动,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记录、有数据,并且能够积极展示实验成果,大胆的表达小组观点,这是方洲小学教师坚持不懈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成果。鲍老师的课体现了严谨、扎实的基本功,严老师虽借班上课但互动性很强,体现了成熟教师的素质。

其次,两节课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观察、认识世界。鲍老师引导学生用工具进行测量、制作、实验、展示成果,最后得出结论。虽然这节课有很多可以拓展的地方,但鲍老师能聚焦重点、目标明确,最终达成自己的教学预设。鲍老师可以在教学的结尾部分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关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严老师的课以生物多样性为大概念,以山茶花为落地的载体,让学生从山茶花出发进行探究,从而理解生物多样性,课堂既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关注了学生的创意设计,学生报告的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最后,胡益兵老师表示跨学科是立足于本学科的跨学科,首先要以本学科内容为核心,再根据需要,适时地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

 

每一次工作坊的研讨活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都带来一些宝贵的收获。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抓住机遇,把每一次的问题和困难,变成自己成长的契机。在课题研究与同伴互助中不断打磨,丰富自我;在反思与共进中成就学生。


一审一校:胡益兵

二审二校:李越

三审三校:赵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