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资源 探路径 研课程 ——“课程视角下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挖掘和运用”研讨活动
儿童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一片树叶、一粒种子、一块小石头,
都能引发孩子的无限探索与创造。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深入挖掘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实施能力,近期,我园开展了“寻资源、探路径、研课程”系列研讨活动。
系列活动一:追光逐影话资源
活动伊始,教研主任宗智智老师通过一组幼儿园户外照片,引发教师对幼儿园园本户外自然资源的关注,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一下子点燃了老师们的教研热情,当老师说出照片的地理位置后,宗老师引导所有老师回忆,这里是否曾经发生过有趣的课程故事,为后续的“资源开发”研讨埋下伏笔。
实践的过程中,大家难免会遇到共性的困境与个性的难题。比如同一资源如何在不同年龄段开发利用?在进入的路径上如何避免活动实施及幼儿经验获得的重复?相同的资源老师应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对其进行不同块面和层面的挖掘和研判价值,那如何把这些自然资源与幼儿、教师经验进行对接,从而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资源利用意识并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呢?宗老师组织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资源特点、与生活的关系、幼儿可能引发的学习与经验等方面进行小组讨论和梳理,现场研讨气氛热烈,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并进行了小组成果的交流分享,引发全场的共鸣与反思。整个活动中,宗老师带领大家在《指南》的引领下,从一个资源的“点”出发,探寻多样的、园本的、发展的课程前进方向,最终回归到儿童获得的有益经验。
系列活动二:案例剖析探路径
本次案例研讨宗老师首先分享了一个课程故事《一朵棉花,开启自然与课程之门》,她预设了三个引导性问题:资源如何选择、资源如何运用、(教学策略)、资源如何拓(拓展方向),聚焦从“资源”到”课程”, 引发大家对“资源”—“课程”路径有效性的思考,在研讨中,借鉴“六顶思维帽”研讨法,老师们说亮点、说问题、谈建议,积极主动,从案例又谈到自己班级由资源引发的课程故事……由“棉花”资源引发的交流与研讨让大家在开发与利用园内资源时又多了一些方向和思考。大家发现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要关注“两个点”,1个基点:把握资源本身的价值,遵循基本的路径。1个生长点:站在发展的角度,回到儿童的立场。
系列活动三:阅读研修拓思路
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是提升教师科学教育素质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研部向老师们推荐了《与幼儿一起发现自然》一书,书中全面、系统、详尽、贴切地引导教师建立适宜的发展性观念,就自然资源如何服务于课程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事件内容、方法、步骤及策略,老师们通过一次次自主阅读、集体研读的读书活动,对于如何进行准备工作、如何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如何提问以促进幼儿的深入探究等教学策略方面,又打开了新的思路。
阅读中,老师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儿童的一切行动,离不开丰富的资源作为支撑,离不开与材料的互动,离不开在真实情境下的探索、尝试、挑战。通过此次读书沙龙活动,老师们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不断的发掘资源,满足幼儿逐渐深入的探索需求,才能让儿童的经验不断生长、成为课程的主人。
本次“寻资源、探路径、研课程”系列教研活动,老师们通过研讨、诊断、分享、阅读等一系列活动,既是观点的碰撞,又是智慧的分享,是关于课程资源的共商、共享与共建。活动没有尾声,所有思考、建议、经验就像一颗颗种子,播种在现场每一位老师的心田里,更将播种到每个班级未来的课程田园里……
一审一校:宗智智
二审二校:张雪梅
三审三校:诸 韫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