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汇•项目化】纸杯工程师——记星汇学校劳动项目化课程学习
为了贯彻落实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了以“纸杯工程师”为情境,以学习成果为引领,以“学习-探究-实践-发现”为活动方式,打破学科界限的跨学科项目化实践活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升”,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纸杯工程师”跨学科项目化活动根据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年段特点开设了“纸杯识字器”、“会跳的章鱼”、“纸杯走马灯”三个微项目,覆盖小学六个年级,横跨语文、科学、美术、劳动等几个学科。每个微项目资源由“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指南和微课视频”组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微项目的制作技能和方法,学会运用已有经验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利用网络信息渠道了解相关的纸杯作品的信息以及制作原理。
利用信息老师提供的“软件操作指南”、“软件操作示例视频”等学习支架大展身手,逐步实现自己的创意设想。
利用学校平台展示作品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不断改进设计。
小小纸杯,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既能学习又能娱乐!
【微项目一:纸杯识字器】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汉字之美,美在风骨,一个字就是一段故事;
汉字之美,美在精髓,一个字就是一种智慧!
低年级正值识字兴趣的爆发期,任何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都能为他们带来很大的收获。为了鼓励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同学们主动寻找各种机会认识汉字,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拓宽识字渠道,学校劳动教研组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制作“纸杯识字器”项目化学习活动。“孩子们设计的纸杯识字器”简单易操作,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他们巩固已学汉字,还能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能主动思考,寻求家长帮助,共同完成“纸杯识字器”,有的孩子还进行了“识字器”的拓展开发,创新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子问题1:中国汉字这么多,哪些拥有相同的偏旁部首?
子问题2:怎么快速记住这些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设计一个怎么样的工具?
子问题3:“识字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子问题4:怎样将设想付诸现实?
【微项目二:会跳的章鱼】
用过的纸杯拆开能做什么?
当作废纸去卖?
画一幅精彩的画?
还是折一个可爱的物件?
拆开的纸杯包含着一个“蜕变”的愿望,每一次的“蜕变”又是思维的火花在迸发。折纸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就像给纸赋予了生命,带给人快乐和感动。中年级的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学会了制作纸弹簧,在不断的调试过程中制成了“会跳的章鱼”。这是折纸技术和美术的深度融合,是科学思维和坚持不懈精神的初碰撞。尝试,让一切皆有可能!
子问题1:你知道“纸弹簧”吗?
子问题2:“纸弹簧”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子问题3:纸杯可以利用“纸弹簧”跳起来吗?
子问题4:一跳一跳的纸杯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子问题5:能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吗?
【微项目三:纸杯走马灯】
走马灯是一种历史悠久、流行极广的具有独特观赏效果的传统灯彩样式。其转动原理为利用冷热空气对流产生动力带动灯罩转动。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体现。从原理上看,它也是现代燃气涡轮机的萌芽。
高年级以“走马灯”为载体展开项目学习,围绕走马灯的历史起源,融合科学现象“热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等,以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其转动原理,并展开走马灯的设计,按照其转动原理以走马灯的设计制作展开项目实施,走马灯制成后进行检测与迭代优化。
子问题1:你知道“走马灯”吗?
子问题2:“走马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子问题3:如果用纸杯能不能制作“走马灯”?
子问题4:能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吗?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分析思维应用于项目研究,让学生从更高的视角去综合信息,建立联系,得出结论,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文理兼修,全面发展。也为后续劳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之路指明了一条方向,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合作,在劳动中快乐,在劳动中有所收获,在兴致盎然中经历有意义的劳动。
今后,学校将继续关注未来教育趋势,开发更多项目化学习劳动实践活动,让教师与学生亲历项目式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一审一校:金 星
二审二校:赵国华
三审三校:韩 轶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