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语解读,走进童心世界 ——苏州工业园区东兴路幼儿园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想法和体验”。为更好地了解儿童,走进儿童世界,提高教师对儿童表征的认识,进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更好帮助幼儿成长,我园开展了“画语解读——一种游戏后集体分享交流的思与行”研讨活动。
此次研讨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体教师开展基于游戏实践的问题探讨,重点围绕游戏分享环节,各年级组老师针对所带班级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和实际情况,剖析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积极策略。第二阶段各年级组通过分享大、中、小班不同学段的幼儿游戏故事记录对幼儿游戏实践中日常运作需要处理的关系、幼儿记录结果的有效解读及利用支持和不同幼儿记录过程中的教师认同及针对性支持分别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大班教研中,年级组老师针对各自班级游戏故事分享的开展情况对游戏分享环节时间短、游戏记录内容限制和儿童表征方式的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并通过好文分享,进一步对游戏实践中日常运作需要处理的关系提出三条积极策略,即关注游戏“三要素”,形成过程性记录;理清记录思路,深入剖析问题;找到游戏“同盟”,碰撞思维火花。在中班教研中,年级组老师通过对幼儿游戏记录呈现的表征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教师要创设支持性氛围鼓励幼儿“说画”,支持幼儿“敢画”“会画”的策略,引导幼儿借助绘画尽情表达,从而促进教师有效解读幼儿的思维能力、情感和个性。在小班教研中,年级组老师通过复盘幼儿游戏分享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班幼儿游戏分享的言行表征具有语言表述缺乏逻辑、分享内容较为单一、专注倾听能力弱三个特点,据此提出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种分享方式,借助开放式引导、多样化评价等手段,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持续、多元、有深度的发展。
第三阶段开展“画”语解读现场观摩与研讨,通过现场观摩游戏分享环节,对“幼儿游戏故事记录”交流方式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一场教研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终点,游戏的真谛还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且行且思、边学边研,东兴路幼儿园教师将学、思、践、悟中,不断探索幼儿园的“真游戏”,让带有温度的游戏呵护孩子的童年,让游戏真正点亮孩子的童年!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