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高效会考——苏州工业园区初中地理研讨活动
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正宜研讨与收获,为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地理教学研究,助力学生们高效备战会考,4月16日苏州工业园区初中地理研讨活动在至和实验学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地理教研员许铭老师主持。
课堂教学展风采
活动伊始,四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地理教师带来了四场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复习研讨课。老师们紧扣活动主题,践行新课标要求,深入挖掘教材,以情境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演讲、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活动真发生,思考真生成,体现了素养要求下的地理教学。
苏州工业园区至和实验学校徐文芬:
徐文芬老师开设《会考复习<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展示课,深受同学们喜爱。本课通过创设“上春山——大阳山地图判读探幽”的真实情境,设计“学问思辨行”五环节展开教学,践行新课标理念,做中学、行中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徐老师利用自制教具,绘制大阳山等高线地形图,编制系列探究题,让学生在地图与景观图上进行思维切换,形成抽象到具体的思维生成。学生与老师亦师亦友,上春山,与喜爱的人一起,共同享受体验自然的过程,享受地理学科的魅力。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唐思佳:
唐思佳老师带来了一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展示课,本课通过研学的三个任务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驱动学生对“非洲之傲”列车路线进行探索。空间尺度上,课程依据“描述-评价-分析”的逻辑顺序展开。首先,通过从苏州到开普敦的航行路线任务驱动学生描述其海陆位置,其次,通过深挖列车线路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事物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热带大陆、黑人故乡、高原大陆等区域特征及其空间联系,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最后在时间尺度上,通过三个问题把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历史上分为三个时代,分析不同时代的非洲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发展困境以及展望非洲未来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理念,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姜陈蕴:
姜陈蕴老师的《会考复习<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本节课以西山岛实践活动为情境,让学生在帮助学校规划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用正确的方法判读地形图,从而达成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本节课重点落在地形图中的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上,让学生在西山岛等高线地形图上选择合适的登山、漂流路线,和观景、露营地点,阐述自己的理由,从而学会判读坡度的陡缓、海拔、各种地形部位。最后的真题演练设置了一定的梯度,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学完本节课后都能有所收获。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诸宣佑:
诸宣佑老师展示了一堂《撒哈拉以南非洲》课程,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一个空间上距离学生较远但具有显著区域地理特征的地区,本节课运用货币图案串起课堂主线,整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①货币中的人种和文化②寻找货币中的资源③货币中的动物。运用货币图案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该地区,并且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意识。
课堂上,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探究,踊跃发言。他们激烈的小组讨论、自信的个人展示充分展现出至和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评课交流促教研
凝心聚力,研学互促。每次教研活动,都是思维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本次活动,针对四位教师呈现的精彩课堂,各学校的骨干教师们也对四位老师展示课作出了细致的点评,老师们积极表达观课感想,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课程的设计思路、过渡环节、学生活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在思维的碰撞中酝酿着新的收获。
王頔菲老师对徐文芬老师的展示课作出高度评价,认可徐老师多年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赞扬徐老师课程环节中的小亮点、小惊喜的设计,王老师先是从本节课结构上的“学、问、思、辨、行”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内容上紧扣考点和课标要求,徐老师重视抽象与现实思维的结合,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从环节上上春山—再上春山—还上春山,标题有趣,利用春晚热点激发学生的喜爱,这节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不仅温故而知新,更让学生的学科素养有了新的积累和提升。
孟飞老师对姜陈蕴老师的《会考复习<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一课表示好评,孟老师首先带领老师们回顾本节课课程标准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重点在于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问题,接着孟老师从任务驱动、项目先行、国际视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出评价并提出课程需要优化的环节。
朱庆龙老师认为徐文芬老师及姜陈蕴老师的两节课理念新颖,设计精彩,朱老师对照中学地理复习课设计步骤和流程结合这两节课进行研讨,两节课都注重创设真实的主题式问题解决式情境来贯穿整节课,教学活动和任务的安排都抓住了课标、教材的重难点,两节课均配有对应的检测训练习题,并且训练反馈都及时、有效。当然,两节课创设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复习课也有明显区别,姜老师的课属于“虚实结合基础型情境教学”,徐老师的课属于“深度融合深研型情境教学”,同时,朱老师作为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向资深教师认真学习,汲取经验,精进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夏清滢老师表示诸宣佑老师的课程情境非常新颖,通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部分国家的货币串联起课本内容。利用学案,设置活动,思路非常清晰。建议诸老师可以在位置、地形、气候、人文环境等教学中,精炼活动探究,加强内容之间的联系,无需面面俱到,指向课标要求,以提升学生素养和能力为目标。
骨干引领助成长
在分享中提升,于学习中成长。本次活动也邀请到了至和实验学校的王义彪和青剑湖实验学校的施维两位骨干教师为园区地理教师们开展两场微讲座,两位老师在地理教学研究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本次讲座给老师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收获,激发老师们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王义彪老师的“核心素养下的地理复习思考”讲座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会考试卷试题的分析将核心素养理念深入融入复习课堂中。通过深入浅出的梳理知识点,配以生动的课堂活动案例,让复习变的更加轻松有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还展示了教师在地理学科上的深入探索,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
施维老师以《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主题活动校本化设计与实施》为题,讲座分为选题缘由、概念界定、设计实施、反思感悟四个部分。以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为依据,从学生学情和学校实际出发,分享了学校首届“青润·水文化节”的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及主题活动实施后的思考。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引得东风至,扬帆再起航。本次初中地理教研活动内容充实,精彩纷呈,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高质量的教学体验,也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研讨的专业化展示与学习平台。园区地理教师团队将继续同心合力、共智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求知、创新求变,共同助力园区初中地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让我们怀着对教育的共同梦想,浇灌教研之花,一同携手并进!
一审一校:胡思婕
二审二校:高蓓莉
三审三校:朱俊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