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共生 无界共创——记园区初中数学“做”中学跨学科学习专项研究研训活动
为了践行基于“做中学”理念创设学生深度体验实践、建构重塑、迁移应用、反思自省的创新教学模式,能使教与学回归认知建构的本真,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和素养提升。2024年5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初中数学第八次“做”中学跨学科学习专项研究研训活动在星汇学校举行。本次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包括园区初中数学跨学科学习专项研究组全体成员、工作五年内青年教师、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200多名初中数学教师。
本次活动分为项目展示以及专题讲座两个环节。来自园区各校的各位优秀青年教师为大家呈现了十个跨学科项目学习的研究成果,让数学核心素养、跨学科素养在项目研究中落地生长。
项目展示
由星汇学校李冬烨老师主持的项目《玲珑绣扇藏形语》带领学生走入团扇美学,从数学的视角解读团扇能够承载美好祝愿的原因。为了研究团扇形状的特点,借助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的旋转、尺规作图设计图形和信息辅助设计图形的方式,共同解释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与美学价值。学生在猜想中成长,探索中发展,创新中突破。
由星汇学校张瑜老师主持的项目《自行车的数学》带领学生们在自行车模型上进行操作,探索自行车的前进原理。通过前后齿轮及链条之间的联动得到影响自行车快慢的齿比关系式。结合数学中的函数思想,物理中的力矩等知识,针对不同道路,选择合适齿比。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验证,将数学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并能解决同类型的问题,真正做到了迁移应用。
由星湾学校丁维丽老师主持的项目《园林数学·一“壁”万顷》带领学生走进拙政园,观察园林中形态各异的墙体。通过观察漏明墙中花窗的几何图形的方式,测算花窗的长宽比和云墙曲线墙体的长度以及合理设计墙高保证光照。整个过程经历了实地考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应用等步骤。学生进行了真实的探究和自主学习,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
由景城学校叶璟老师主持的项目《自然界中的数学:探秘蜂巢》带领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自然界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研究蜂巢,用数学的思维思考蜂巢结构,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蜂巢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从发现数学到应用数学展开项目研究。整个探究过程由蜂巢.生物奇迹,蜂巢.数学证明,蜂巢.物理实验,蜂巢.创意密铺,蜂巢.建模实践,蜂巢.多元应用六个方面构成。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协作分工,围绕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提出问题,深度参与探究,融合生物、物理、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了学习思考的激励者和促进者,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真诚的、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由星湾学校白鸽老师主持的项目《园林数学·“檐”出必“形”》带领学生走进拙政园探究园林中的屋檐之美。同学们巧妙地应用了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成功解读了瓦片的弧度与堆叠规律,展现了数学与建筑的和谐之美。通过3D打印技术,亲手制作了绘制摆线的工具。使用Scratch 编程绘制各种摆线图案,将无形的数学原理巧妙地转化为有形的艺术创造。本次教研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星汇学校郝金良老师主持的项目《以数为擎:破解点球密码》以点球这一生活素材入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最后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的过程。整节课不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反复经历建模过程,不断积累数学经验,逐步形成建模意识,提升了数学素养,充分体现了主题式课堂的教学价值。
由金鸡湖学校的于洁老师主持的项目《破译人脸密码》从生活中常见的小区和校园门禁出发,提出问题:千人有千面,人脸识别技术是如何区分这些人脸的?人的面部有什么神秘之处?整个探究过程分为:“人脸识别之谜”、“蒙娜丽莎之美”、“三庭五眼之妙”。在项目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活动经验,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
由星湾学校顾君老师主持的项目《园林数学·“柱”天踏地》以沧浪亭中明道堂为背景,确立了以明道堂中柱子为研究对象,带领学生从几何图形、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三个维度探索明道堂中柱子的美。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围绕各自小组任务,经历了资料收集、实地测量、分析数据、模型制作和项目汇报等过程,发现了苏州园林建筑中柱子与数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学生参与本次数学项目式研究,深切领略了苏州园林建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由景城学校王涵洲老师主持的项目《快递盒中的数学》带领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拆叠不同的快递盒,构建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建立二维与三维的转化思维,培养直观想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能尝试用数学的方式反思生活实践,寻求快递盒中的数学韵味,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和建模能力。在课堂呈现中,借合作学习、用纸笔设计与动手制作,让学生体会能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提升数学情感。
由景城学校郝烨老师主持的项目《热辣滚烫:火锅中的数学智慧》围绕火锅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从火锅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到火锅锅具的设计原理,都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探讨。同时,还运用数学的思维和工具,对火锅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并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学生的展示,让大家对火锅这一中国饮食文化瑰宝有更深入的认识,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专题讲座
星汇学校李冬烨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数”“烨”有专攻:在学科融合中彰显数学之美》专题讲座,李老师从:缘来如此、追本溯源和上下求索三个角度,分享了以数学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经验,向老师们具体展示了《诗意旗袍》、《数韵苏居,与古为新》和《玲珑绣扇藏形语》三个案例在项目化课程建设和主题式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李老师通过个人学习数学的经历,其他学科与数学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中数学的体现,让与会的老师们对基于数学的跨学科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定义。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黄心怡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君到姑苏见: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学习的结构化西附构建》专题讲座,黄老师从项目背景、项目建设、项目创新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了西附初中数学项目学习的校本实践心得,从多维度分享了西附初中数学组关于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学习经验,向老师们展示了《君到姑苏见》系列项目的实践成果。黄老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给大家展示了项目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让与会老师对于数学项目学习的实施也有了更加具体清晰的认识。
最后园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王晓峰老师指出,我们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往“内”走做数学探究活动,往“外”走立足学科解决现实问题,希望能够涌现出更多跨学科主题项目的参与者、行动者、提炼者、分享者。
“跨学科”所要表达的,是基于学科、超越学科,立足学科、主动跨界等理念,是自觉主动关联其他课程以实现综合化分科课程实施的目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师生从多角度、多技术、多层次得到提升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跨界共生,无界共创!
一审一校:李怡文
二审二校:张亮
三审三校:蒋孝臣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