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以节日之名 画童言诗语——方洲小学二年级语文项目式学习

作者:@方洲小学 发布时间:2025-05-06 点击数: 字体:A- A+


春华秋实书为伴

诗韵悠长传千年

悠悠书香四月天,二年级的方洲学子们以“播一粒书种,守一树繁花”为约,开启了“以节日之名 画童言诗语”项目式学习。以传统节日为纽带,用诗歌触摸文化根脉,用画笔勾勒诗情画意,在童谣与古诗的韵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cef4c26c7ffc4c608b206189c4c94351.jpg

项目简述

“以节日之名 画童言诗语”项目化学习以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主题为切入点,整合课内外资源,围绕“如何用诗歌与艺术展现传统节日的魅力”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探寻节日诗歌、童谣,并通过诵读、绘画、创编等形式,深入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生从“收集节日诗歌”到“为诗歌画插图”,再到“唱读诗歌展演”,层层递进,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艺术创造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 

033688c4f7c9411598b01a963443d740.jpeg

项目实施路径

驱动性问题

“如果班级要举办一场‘传统节日文化展’,你会选择哪首诗歌,并用怎样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节日的独特魅力?” 

项目成果

入项任务——寻根探源“节日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爆竹声中一岁除”……孩子们通过书籍、网络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童谣,了解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节日的风俗与美食。在《传统节日》等课文学习中,师生共探古人如何过节,对比今昔习俗变迁,感受文化传承的脉络。

 

创意实践——诗画交融“绘童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孩子们化身“小插画师”,为《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歌设计插图。有的描绘春节红火的灯笼,有的表现中秋圆月的温馨,还有的以彩笔描绘端午龙舟的灵动。一幅幅作品不仅色彩斑斓,更饱含对诗歌意境的独特理解。 

99734b699bd14065886862684fd031dc.jpg

多元展演——诗韵悠扬“传文化”

“童声诵诗,歌舞传情。”各班以不同节日为主题,通过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让古诗“活”起来: 

孩子们身着红袄,手持春联与“爆竹”模型,在欢快的鼓点中齐诵“爆竹声中一岁除”,再现春节辞旧迎新的热闹场景。

b289b60dbcd74bfa8248f12369b98e63.jpg


提花灯、猜灯谜,孩子们用轻盈的舞步演绎“东风夜放花千树”,灯笼流转间点亮元宵的团圆与浪漫。

225d0a63edc7426593535bbab16f1ac9.jpeg 

孩子们手持柳枝与青团,诵读“春城无处不飞花”,“清明时节雨纷纷”用情景剧展现古人禁火冷食、踏青怀古的雅趣。敲起锣鼓,赛起龙舟,孩子们在真真鼓声中感受着端午的气息。

3b9491e450d94384906c5240624914cb.jpg

孩子们头插茱萸、手持菊花,以手势舞搭配童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展现登高赏秋、敬老祈福的温情。

e6a7b00fa3b747c492e4585c86ba8cfc.jpg

项目展示

诗画共赏·童心童趣

    各班陈列《我为诗歌画插图》作品,小作者们讲解设计灵感,分享节日故事。  

诗韵飞扬·文化传承

“文化如根,诗歌如叶,根深叶茂,生生不息。”二年级的孩子们以诗为媒,以画为桥,在传统节日的浸润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让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愿这一树“诗画繁花”,伴随书香,绽放在每个孩子的童年里!

 

(撰稿:黄一鸣  图片:二年级语文组 

一审一校:黄一鸣   二审二校:马玲 三审三校:潘美娟  ) 


Baidu
map